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連日來,黃門鎮以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新風為目標,通過創新宣傳形式、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完善基層治理機制等舉措,推動全鎮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鄉村每個角落。
近日,來到黃門鎮小河社區,一抹“志愿紅”映入眼簾,隨處可見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手拿宣傳單,一邊向過往的群眾發放文明新風倡議書,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群眾抵制封建迷信、婚喪陋習、鋪張浪費等不良習氣,大力培育文明新風。

崔小鳳是小河社區村民,她與婆婆的關系一直如同母女般親密無間,從未有過半句爭執。如今婆婆生病臥床不起已經7年了,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的日常生活起居的重任,對家人的照顧無微不至,無怨無悔,是村里遠近聞名的“好媳婦”。家庭和諧,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與付出,而相互理解,則是維系這份和諧最寶貴的紐帶,這是小河社區傳承好家庭家教家風的一個縮影。
“小河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抵制高額彩禮,倡樹文明新風’活動。今年以來,社區內積極組織開展‘四點半’課堂團委伙伴計劃項目、巾幗家美積分超市、老年中心秦腔自樂班等群眾性文體活動16場次,舉辦抵制高額彩禮活動2場次,發放移風易俗宣傳彩頁800余份,倡導大家踐行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的理念,不斷推進以文育人以文潤心,全面提升了社區群眾精神文明。”黃門鎮小河社區村黨支部書記趙雯晴說。

“父老鄉親看過來,移風易俗動起來......”黃門鎮創作的《移風易俗譜新篇》,通過視頻錄制的形式,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反對封建迷信,遵守社會公德,自覺抵制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
“我們小河村在抵制高額彩禮方面宣傳得很好,今年我們村嫁娶的2家基本都是零彩禮,為的是娃娃過得幸福,我們以這兩家為榜樣對廣大村民進行引導,希望其他家庭在嫁娶兒女的事上都能做到少彩禮、零彩禮,給娃娃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黃門鎮小河村村委會主任王東成
移風易俗工作要久久為功,只有經常和群眾拉家常、講政策、說變化,才能潛移默化地幫助群眾根除舊思想、改變舊觀念。“自從村里制定村規民約后,紅白喜事都按照‘規矩’操辦,鋪張浪費的現象減少了,大家的經濟負擔也減輕了許多。”說起村里立下的村規民約,該村村民個個贊不絕口。

據了解,黃門鎮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增強群眾移風易俗、除舊樹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力促群眾人情、宴席、彩禮等支出負擔明顯減輕,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逐漸發生改變。活動開展以來,通過各類陣地、載體,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主題宣講活動36(場)次,入戶宣講170余次,發放移風易俗宣傳彩頁1500余份,通過這些活動,引導人們反思高額彩禮的弊端,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念。
移風易俗,改變的不僅是村民的行為習慣,更是價值觀念。黃門鎮正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邁進,讓文明之風“小氣候”溫潤移風易俗大環境。(清水融媒記者王利萍馬輝)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