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清水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深入挖掘基層治理新方法,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多措并舉推動縣域內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讓鄉村振興有了實實在在的“勁頭”。
在賈川鄉梅江村的老槐樹下,村黨支部書記和賈川鄉梅江村第一書記以抵制高價彩禮為主題,與村民們面對面交流,就如何合理確定彩禮數額,倡導文明婚禮等情況向村民進行了講解,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
近年來,梅江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核心,深入推行“主題黨日+文明實踐”融合機制,打造了“大槐樹講壇”“田埂微課堂”等宣講平臺,用“土話方言”舉事例、講政策,用“鄉音鄉情”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方針深入群眾心中,形成了覆蓋更全更廣的文明網絡。

賈川鄉梅江村第一書記陳文科說:“我們梅江村構建了以‘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的‘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多形式開展‘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創新設立‘紅白事六條’、‘大槐樹講壇’、‘家風家訓教育基地’、‘五老說事室’、‘積分清單制’五種治理模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梅江村,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五老說事室”,在這里,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總管、老退伍軍人齊聚一堂,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同時,還會通過受理、分析、規勸、調解、辦結五個步驟,對鄰里糾紛、婚姻矛盾、宅基地和土地糾紛等百姓事進行調解。“五老說事室”成立以來,一樁樁難題迎刃而解,鄰里關系愈發和睦,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愈加濃厚。

2023年,梅江村支家河自然村在建設和美鄉村的過程中,支雙成等8位村民積極響應村“兩委”的號召,主動拆讓自家院落,將原本3.5尺的巷道拓寬至6.5尺寬,由此,改善了村莊內的道路交通環境,讓大家的出行更通暢,更便捷,更重要的是,也讓謙遜禮讓,以和為貴的美德深深地厚植于村民心中,浸潤到了支家河村的各個角落。

“我們賈川鄉堅持系統思維,通過黨建引領,構建了‘123’鄉村治理模式。‘1’是深耕文明實踐‘主陣地’,‘2’是打造精準服務‘雙引擎’,‘3’是創新鄉村治理‘三機制’,通過創新的治理模式,現在矛盾糾紛少了,人情負擔少了,干部空轉少了,群眾參與多了,鄰里關懷多了,發展活力多了。”賈川鄉鄉長張曉明說。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關乎著鄉村的和諧穩定與發展。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黨建引領,想民之所需、辦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用有效的辦法,有力的舉措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讓鄉村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不斷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圖/文清水融媒記者丁文艷王永強陳靜嫻)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