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關鍵時期,連日來,清水縣搶抓有利天氣,積極引導群眾開展大豆玉米套種田間管理,助農“一地雙收”。
走進清水縣白沙鎮湯峪村,陽光溫柔地灑在廣袤的田野上,微風裹挾著泥土的芬芳,一壟壟整齊排列的田地里,覆蓋著地膜的玉米新苗已破土而出,嫩綠的葉片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生機勃勃。而地膜行間套種的大豆也毫不遜色,正鉚足了勁兒頂破土層,在田間嶄露頭角。田間地頭,村民們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他們正專注地進行著放苗工作。

“我是本村人,經常在這里干活,覆膜,種玉米、大豆,每天收入80元。”湯峪村村民吳紫花笑著說,言語間滿是對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滿足。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巧妙地利用了高位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和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間增大的綜合生長特點,實現了玉米帶和大豆共生共榮,達到了一季雙收的良好效果。這種種植模式不僅是穩糧增收的有效途徑,還能提升土壤地力,為土地“加油”。
清水縣強盛旺農業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小強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他介紹說:“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我已經摸索實踐三年了。以前農民朋友們單一種植玉米或大豆,土地資源、光熱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在通過這種復合種植模式,真正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我在白沙鎮湯峪村、溫泉村采用‘4+4’種植模式,種植面積達到了1900畝,預計大豆畝產80公斤,玉米畝產600公斤。”
為了保障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順利開展,白沙鎮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去年年底,就對地塊進行了深耕,為農作物生長疏松土壤。今年年初,又逐步對每個地塊進行細致勘察。四月中旬,與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對接,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來到田間地頭,為種植大戶和種植主體開展覆膜、種植等相關技術培訓,為后續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

白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姚鳳鳳說:“今年以來,白沙鎮按照‘一主多元’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復合套種,種植面積達2500畝,主要分布在魯溝、湯峪、溫泉等村。目前,大豆玉米已經全部出苗,長勢十分良好。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的優勢顯著,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還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下一步,白沙鎮將持續加強田間管理,組織農技人員定期深入田間,為農戶提供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技術指導,確保作物茁壯成長。同時,積極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擴大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的輻射范圍,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其中,讓“一地雙收”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清水融媒趙凱娜趙甲偉)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