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進清水縣白駝鎮設施農業種植基地,一座“蔬果工廠”映入眼簾,這里有訂單辣椒、成串的西紅柿、青翠的黃瓜……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蔬菜苗孕育著豐收的希望,白駝人正用智慧將“菜籃子”變成“金飯碗”。
溫室大棚內,一排排青綠色的辣椒苗排列整齊,農戶們正忙著除草。訂單辣椒作為白駝鎮的特色蔬菜之一,采用了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精細化管理,辣椒品質優良、口感鮮美,備受市場青睞。今年,白駝鎮積極探索“訂單農業”發展模式,與河南省清豐縣味全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朝天椒保價收購協議,以每斤2.3元的價格統一回收,讓農戶們消除了后顧之憂,種植熱情空前高漲。

西紅柿和黃瓜也是白駝鎮蔬菜種植的主打產品。大棚內,鮮嫩飽滿的西紅柿色澤紅潤,黃瓜苗茁壯成長。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嚴格遵循綠色種植標準,采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確保蔬菜的品質和安全。這些綠色、健康的西紅柿和黃瓜,以其新鮮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據了解,西紅柿目前已陸續上市,黃瓜將在5月底成熟上市。
白駝鎮姚黃村村民文麗麗告訴記者:“我在附近生活,來大棚務工很方便,一天能掙70元,既能照顧孩子還能補貼家用,感覺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白駝鎮還探索出了一種獨特的種植模式——黃瓜和草莓輪作。夏季,大棚內種植黃瓜,利用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溫度,黃瓜生長迅速,產量可觀;冬季,黃瓜收獲后,種植草莓。草莓在溫暖的大棚環境中茁壯成長,不僅填補了冬季水果市場的空白,還為農戶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這種輪作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和大棚設施,實現了一年兩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我們在白駝河流域種植蔬菜2.9萬平方米,有西紅柿、黃瓜、訂單式彩色辣椒。我們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模式,加強農業科學管理,組織農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提高設施蔬菜綜合生產能力,蔬菜畝產5000公斤,畝均凈利潤2萬元,將‘大棚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白駝鎮人大主席候選人喬磊說。

此外,白駝鎮還注重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引進先進的灌溉設備、溫控系統和病蟲害監測設備,實現了蔬菜種植的智能化管理。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今,白駝鎮的蔬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下一步,白駝鎮將繼續加大對蔬菜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鏈條,進一步提升蔬菜產業附加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清水縣融媒體記者李榕馬輝陳婧嫻)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