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水縣白駝鎮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讓“南果北種”的火龍果在清水伸了根,不僅帶來了群眾增收的甜蜜產業,更開辟了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走進白駝鎮劉坪村火龍果示范大棚,支架沿線排列著新栽種的三角狀火龍果苗,深綠色肉質莖稈在可控環境中舒展生長。苗壟間,農戶們正俯身清理植株基部雜草,黑色滴灌帶沿田壟蜿蜒鋪設,精準滋養著每株幼苗。

“這是今年從陜西楊凌引進的火龍果種植技術,現在是第一年種植,種了2畝3000多苗,目前有70%的火龍果苗已經出芽,明年5月開花、7月結果,預計畝產能達到5000斤,收益能達到10萬元。”白駝鎮火龍果種植戶王志強說。
這一產業轉型的決策植根于精準的市場研判,在白駝鎮與種植戶的前期調研中顯示,兼具獨特口感與豐富營養價值的火龍果消費需求持續攀升,而隨著現代設施種植技術日益成熟,北方地區氣候寒冷、地理條件限制等傳統難題已被成功攻克,為項目落地掃清關鍵障礙。
為確保火龍果正常生長,劉坪村火龍果大棚深挖地下2米激活地熱維持恒溫,配合頂部雙層透光膜鎖熱增光,構建起幼苗生長核心系統。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團隊全程視頻指導,從大棚選址、結構設計到栽培技術進行全程把關、系統培訓,推動傳統農戶向掌握現代技術的“新農人”轉型。

在持續采集生長數據、動態優化管護標準的過程中,一套“特色種植+技術適配”的寒地產業發展模型正逐漸成形。當三角狀的仙人掌科植物在清水扎下根系,這場突破氣候邊界的產業實踐,已然開辟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渠道。(清水融媒記者牛啟坤馬堯陳靜嫻)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