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軒轅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5年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側記
6月28日,2025年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在軒轅故里清水縣舉辦。本次研討會由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承辦,以“傳承軒轅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來自中國先秦史學會、黃帝文化聯盟單位、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享學術盛宴,共同探索軒轅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創新之路。
底蘊深厚的軒轅文化孕育了多元開放的研討格局。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聚焦主題,圍繞“軒轅文化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跨學科協同創新路徑”“清水本土特色與文旅融合”等議題暢所欲言,通過主旨報告和交流研討,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軒轅文化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服務地方發展中的重大意義。
主旨發言環節掀起學術高潮。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柳長華在《歷久彌新的<黃帝內經>》報告中,闡釋《黃帝內經》在中醫藥體系建設中的當代價值。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顧漫以《<黃帝內經>對于扁鵲倉公學術的傳承》為題,系統梳理先秦醫學傳承譜系,揭示中醫理論體系的早期融合機制。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張超中在《黃帝的健康教化:中國“新禮樂文明”的構建》報告中,提出“健康文明”理念,將黃帝養生智慧轉化為現代社會治理資源。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劉再聰結合《軒轅黃帝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時代意蘊》,解析“和合共生”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同源性。聊城大學東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桂民通過《商奄之民遷邾圉與秦人黃帝認同》,考證秦人族源與黃帝崇拜的關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教授、博導劉全波以《魏晉隋唐間伏羲形象的歷史演進》,厘清伏羲與黃帝信仰在民族融合中的互動脈絡。
學術交流環節迸發思想火花。陜西寶雞文理學院教授高強在《尊崇黃帝的五次高潮》中,梳理周代至今的黃帝崇拜浪潮,揭示文化凝聚力的歷史規律。西北大學黃帝文化研究院講師劉曉以《從軒轅黃帝仙話視角看李白〈游泰山詩〉》,創新解讀唐詩中的黃帝升仙意象。中國先秦史學會縉云基地主任、縉云縣政協提案委副主任柯國明發表《黃帝鑄鼎騎龍升天傳說內涵淺析》,通過浙甘傳說比較提出“器物敘事”文旅開發策略。鄭州市黃帝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室負責人宋華結合《黃帝文化遺跡遺存的歷史價值與當代傳承研究》,分享新鄭黃帝故里活態化保護經驗。
多位專家一致認為,聚焦本土特色是激活文化活力的關鍵。正如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黃帝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湖州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兩山”理念研究院首席專家李學功所說:“近年來,清水縣積極探索軒轅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結合點,以創新之力激活文化基因,讓軒轅文化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未來,我們期待清水有更多文旅農康融合的特色產業探索,期待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繼續在清水大地開花結果,轉化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據悉,多年來,清水縣堅持推進軒轅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工作。創排西秦腔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推出了《華夏文明的曙光》《秦亭與秦文化》《中華文明探源》等一大批學術研究成果,編輯出版《軒轅文化論文集》2期,《軒轅文化》會刊46期,完成了《軒轅故里——清水民間文化志》《軒轅故里新論》等2部學術著作,編輯出版了《軒轅文化論文集》,收集黃帝內經與康養、軒轅文化研究方面論文40余篇。持續打造“軒轅故里”文化品牌,促進清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千年古韻流轉,今朝煥彩新生。清水以軒轅文化為精神紐帶,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脈搏,以創新之姿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實現新突破。從別出心裁的文化活動到碩果累累的學術研究,軒轅文化的千年傳奇被賦予全新生命力,在歷史與未來的交融中徐徐鋪展絢麗畫卷,為擘畫幸福美好新清水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清水融媒 李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