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時節的清水縣田野,金色麥浪翻涌,清水縣搶抓農時,調配聯合收割機投入收糧工作,金黃的麥田上,一輛輛“鐵牛”正開足馬力搶收糧食,科技賦能讓夏收效率大幅提升。
走進松樹鎮的麥田里,大型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馳騁,撥禾輪飛轉間,飽滿的麥穗被精準“吞入”,金黃的麥粒如流瀑般傾瀉入車。

為保障夏糧顆粒歸倉,清水縣早謀劃、早部署,構建起三級聯動機制。組建“三夏”機械化生產專班,分赴各主產區開展需求摸排,在田間地頭現場協調農機調度、油料補給等難題。全縣統籌調配跨區聯合收割機等116臺,根據成熟梯度實施“機械跟熟走”策略,同步開通跨區機手服務專線,提供作業對接、路線導航等全鏈條保障。
在農機轟鳴的麥田里,技術服務同步跟進。農技專家奔走在收割一線,對農機手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暨機收大比武”活動,重點強化規范操作與減損技能,推廣“低轉速、滿喂入”標準化作業模式,將機損率嚴控在1%以內。同步夯實安全防線,完成92臺收割機全面“體檢”,逐人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發放1600余份技術手冊,2萬條安全提示短信覆蓋全縣農機手。

“目前,我縣25.8萬畝小麥已完成收割22.63萬畝,其中機械收割22萬畝,預計7月15日前全面完成收割完成。下一步,我們繼續深入田間作業現場,開展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登記服務、三夏生產安全作業宣傳,確保我縣冬小麥機收損失率在國家標準以下,讓豐收的小麥顆粒歸倉。”農機服務中心主任張建明說。

農機穿梭織錦繡,粒粒歸倉寫擔當。清水縣以農機服務為紐帶,串起科學調度、技術護航與智慧農業的閉環,在金色麥浪中奏響“藏糧于技”的豐收樂章,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清水融媒牛啟坤陳靜嫻)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