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水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人員正搶抓有利時機,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力爭讓群眾早日搬進新居,開啟幸福新生活。
山門鎮南山村張山、李山自然村地處山坡地帶,坡勢陡峭,地質災害易發。山門鎮堅持科學規劃與尊重群眾意愿相結合,全方位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評估,按照“因地制宜、避險就近”的建設思路,規劃集中安置區1處,對該村55戶245人實施避險搬遷。

走進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已經封頂的房體頂端懸掛著紅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象征著村民們對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工人們正在進行刷墻、鋪設地磚、硬化院子,不少南山村群眾也在工地上務工,他們既是未來新房的主人,也是工程建設的參與者,每個人都干勁十足。
“我的房子蓋好了,現在房子里在鋪設地磚、刷墻,過幾天就開始裝修了,很快就可以入住了,心里很高興。”山門鎮南山村村民李雙居說。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如期交付,讓村民們盡快入住,山門鎮成立了搬遷專班,專班成員每日駐守施工現場,對照詳細施工臺賬逐項核查進度,合理安排工序,嚴格把控工程質量,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門鎮南山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共涉及農戶55戶245人,其中49戶是集中安置。目前已全部完成房屋封頂,有47戶完成外墻粉刷正在開展貼磚,門窗安裝,前后院硬化等附屬工程,將于7月下旬同步啟動實施水、電、路、網、廣場、綠化等基礎配套工程,9月底前完成搬遷入住。”山門鎮生態避險搬遷專班工作人員汪濤說。
安居還要“樂”業。為了讓搬遷群眾住得安心、舒心,山門鎮堅持搬遷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同步推進。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劉崖村木耳基地,實現搬遷群眾發展產業或就近務工,動員群眾參與制種、種植、采摘等環節,發展木耳種植產業,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秦亭鎮樊夏村地處山區,地勢復雜,長期受地質災害威脅,村民的居住安全面臨挑戰。秦亭鎮積極落實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政策,將樊夏村作為重點搬遷區域,全力推動項目實施。據了解,此次樊夏村避險搬遷涉及8戶村民,搬遷后將徹底改變他們的居住環境。
目前,樊夏村避險搬遷項目建設部分住宅主體結構已完工,施工人員正進行內部裝修和外部配套設施建設,各項工程正加速推進,為村民們勾勒出未來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
據了解,集中搬遷點配套巷道硬化600平方米,地下排污管網320米,護坡建設190立方米,太陽能路燈6盞。同時安置剩余勞動力到劉峽打麻廠、百家麻鞋加工車間就近就地務工,徹底解決搬遷群眾后顧之憂,讓群眾實現“安居”又“優居”,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和美鄉村建設步伐。

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清水縣緊扣“搬出安全、搬出綠色、搬出幸福”目標,堅持“向中心村、主干道、群眾集聚區集中”的原則,合理規劃安置點選址,科學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因地制宜選址建設集中安置點。2025年,清水縣涉及搬遷任務105戶。目前,各搬遷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確保讓群眾如期搬遷入住。(清水融媒記者王利萍王永強)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