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清水縣,一幅村美人和的畫卷正悄然鋪展:曾經被雜草和垃圾占據的空地,如今變成了規整的臨時停車場;曬糧食難的煩惱,因公共晾曬場的開辟成為歷史;兒童的歡笑在愛心托管班回蕩;幸福食堂的飯菜香讓獨居老人食有所安。點滴改變之間,清水縣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悄然兌現著為民服務的承諾。
在永清鎮西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暑期托管班的熱鬧聲響從清晨持續到午后。教室里,低年級孩子圍坐課桌,志愿者手持繪本講起故事;高年級學生伏案寫作業,遇難題便舉手,大學生志愿者俯身輕聲講解。課間,孩子們圍在畫板前畫西瓜,紅瓤黑籽的圖案鋪滿桌面;課后操場更成了歡樂海洋,“丟手絹”的歌聲里,孩子們追跑嬉笑,托管時光熱鬧又暖心。

“把孩子放在托管班我們十分放心。”永清鎮西關社區雙職工家庭雍紅梅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面對暑期“看護難”這道民生考題,清水縣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紛紛變身“暖心課堂”。西關社區黨委書記楊惠梅介紹,7月10日托管班正式開班,20余名學生在這里接受學業輔導、興趣拓展、安全教育等全方位的關愛。孩子喜歡,家長安心,西關社區黨委書記楊惠梅欣喜地表示:“讓孩子們在社區健康成長,是我們踐行‘為民辦實事’、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
同樣的歡笑充斥在遠門鎮單魏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內,寬敞的活動室被改造成暑期愛心托管班場地。孩子們有的在寫作業,有的在閱讀。午休時,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放聲高歌,聽村黨支部書記講述遠門鎮的“紅色故事”。

遠門鎮單魏村農戶康小霞家中果園正逢農忙時節,愛心托管班解決了她的后顧之憂。“以前一邊干活一邊惦記孩子,現在村里辦托管班,大學生志愿者輔導作業、教畫畫、帶跳舞,孩子有去處、有長進,我們也能安心干活,上下學還有專人負責,安全方面很放心。”
清水縣的暖心服務,既藏在孩子們的笑聲里,也融進了老年群體的日常中。位于金集鎮連珠村的“金暉童樂堂”坐落在綠樹環繞的村黨群服務中心附近,依托這一集兒童關愛、文明實踐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式陣地,鄉鎮不僅開設暑期愛心托管班,也開辦老年食堂,為老人們送上貼心暖意——從呵護“朝陽”到關愛“夕陽”,民生關懷的觸角正覆蓋到每個年齡段,讓鄉鎮的煙火氣里滿是踏實的幸福。

走進童樂堂,桌子上堆著積木和魔方,孩子們正在玩耍。暑期托管班的課堂上,志愿者正給十幾個孩子輔導作業。小學生王雷瓊說:“在這里寫作業有人教,還能學畫畫、跳舞蹈,比在家有意思多啦!”一邊的“幸福食堂”飄著飯菜香,不銹鋼餐盤整齊地擺在消毒柜里,午飯時間一到,老人們排著隊領餐,飯后,工作人員麻利地擺上餐后水果,獨居老人夏和平端著熱乎飯菜坐在靠窗的位置,和老伙計們邊吃邊聊:“一頓飯幾塊錢,葷素搭配吃得香,再也不用自己開火了。”

“花小錢吃熱乎飯,外地的子女也不操心了。”土門鎮豐盛村王俊德老人也對村辦的“孝善食堂”贊不絕口。如何守護鄉村“舌尖上的夕陽”?土門鎮豐盛村探索了一條新路,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娟說:“通過盤活閑置舊村委會、整合集體資金與愛心捐助,徹底解決了留守老人‘吃飯難’問題。”
隨著“四化兩度”行動的推進,各鄉鎮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需求,在金集鎮、土門鎮等地試點推廣老年食堂,并在全縣范圍內開辦多個愛心托管班,真正實現了“老有頤養、幼有善育”。
“四化兩度”行動的深化,也讓曾經的民生微痛點變身暖心底角。夏日的清水縣,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廣場鋪滿了耀眼的金黃。在遠門鎮夜明村,65歲的劉大爺揮動木耙翻曬麥粒,飽滿的麥穗在水泥地上翻涌:“從前公路上曬糧像打仗,半年的收成懸在車輪邊。現在村委會這水泥地又平又寬敞,曬一天抵公路上三天。”這一幕,正是清水縣將公共空間轉化為“安全曬場”、破解民生難題的生動縮影。

同樣,曾經停車堵心、取件跑腿、晾曬不便的煩惱,在草川鋪鎮腰林村已成為過去時。“我們因地制宜打造了臨時停車場、公共晾曬場、便民小驛站等,讓群眾停車不堵路、取件不跑路、晾曬有場地、孩子有人管。”草川鋪鎮腰林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剛介紹道。腰林村還創新“積分超市”管理模式,群眾袁珂通過公益服務換來了生活用品:“做好事能積分兌換洗衣液、衣架等,既得實惠又做了好事。”
從小小停車位到愛心托管班,從一碗長者飯到便民小驛站,點滴服務涓流,最終匯成民心所向的幸福之河。中共清水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溫建成表示:“‘四化兩度’提升行動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服務集約的‘前沿哨所’,聚焦解決‘晾曬難、照看難、停車難、取件難’等民生難題。這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改變,不斷拉近了黨群距離,成為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和群眾認可度、滿意度不斷提升的最有溫度、最有力度的注腳。”(清水融媒李榕陳婧嫻牛啟坤馬成龍)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