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邽山腳下、牛頭河畔,有一座名為清水縣的小城,它宛如一顆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正以綠色為筆,飽蘸生態之墨,精心勾勒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這座小城不僅承載著千年軒轅文化的深厚底蘊,更是在新時代生態理念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清水縣,地處黃河支流渭河流域的關鍵位置,境內水系縱橫交錯,牛頭河、長溝河等河流蜿蜒流淌,為這片土地帶來了靈動與生機。森林覆蓋率高達41.56%,使其宛如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近年來,清水縣先后榮獲“全國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丁香名縣”“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省級森林城市”等諸多殊榮,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其生態建設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清水縣持續推進生態保護與發展的有力見證。

守護山水,筑牢生態根基
為了守護好這方山水,清水縣始終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之路,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依托天保、三北等重大生態項目,“十四五”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造林12.34萬畝,讓一片片荒蕪的土地披上了綠裝。同時,大力推進道路綠化工程,1659公里的道路實現了綠化,其中X307線更是憑借其優美的景色和完善的生態景觀設計,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在河流治理方面,牛頭河、長溝河河岸綠化率超過90%,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與景觀打造舉措,成功形成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成為人們休閑漫步、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在城區建設中,清水縣巧妙地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清泉煙柳口袋公園等5個特色游園在城市的“金邊銀角”落地生根,新增綠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9.98平方米。邽山生態園、北山生態景區等生態公園的建成,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綠色風景線,更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地標性場所。鄉村綠化工作也同步有序推進,173.42萬平方米的綠化美化工程讓3個村莊成功躋身國家級森林鄉村行列,村莊林木覆蓋率超過25%,如今在清水縣的鄉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厚積薄發,催生綠色產業
清水縣良好的生態優勢,為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清水縣著力構建“風、光、水、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體系,全力朝著隴東南清潔能源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目標邁進。盤龍山100兆瓦風電、黃門100兆瓦農光儲一體電站等多個清潔能源項目相繼并網發電,這些項目年發電量超過1.9億千瓦時,年產值達5875萬元,同時每年還能減排二氧化碳17.4萬噸,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目前,總裝機210萬千瓦的黃龍抽水蓄能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當中,該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地提升清水縣的儲能發電、電力消納以及調峰調頻能力,進一步完善能儲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體系,為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在創新發展模式方面,清水縣探索出了“農光互補”的特色發展路徑。村級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可達6000萬千瓦時,在光伏板下,胡麻、中藥材等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與陽光實現“共享”。這種模式既嚴守了耕地紅線,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為121個脫貧村年均增收657萬元,帶動了2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6000元,成功實現了生態效益與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挖潛力,構建融合產業鏈
清水縣深入挖掘“生態+”的巨大潛力,積極打造“生態+農業”“生態+文旅”“生態+康養”融合產業鏈。在農業領域,清水縣充分利用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優勢,支撐特色產業發展。堅持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拓展農業的內涵和外延。通過科學規劃與技術支持,培育形成了奶油草莓、黑木耳、羊肚菌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村域產業。同時,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創建了“三品一標”221個、“甘味”品牌5個,有效提升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讓清水縣的優質農產品走出甘肅,走向全國市場。
生態與文旅康養的深度融合,更是讓清水縣“青山綠水・只此清水”的品牌聲名遠揚。北山生態景區成功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溫泉景區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邽山生態園等6個生態功能康養區憑借其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成為人們向往的“天然氧吧”。溫泉康養、中醫理療、農事體驗等豐富多樣的業態,吸引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趙充國陵園、非子牧場、湯峪溫泉村旅游景區等景區的人氣持續高漲,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不僅讓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還進一步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繁榮發展。

綠色發展,浸潤民生福祉
綠色發展的成果最終體現在民生福祉的提升上。在清水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2.8%,牛頭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為人們提供了清新的空氣和清澈的水源?h城綠化覆蓋面積達32.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8平方米,綠地率達36.2%,城市宛如一座大花園!皯舴诸悺⒋迨占、鄉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實現全覆蓋,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6%,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0.77%,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提升,一個個和美鄉村成為清水縣大地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清潔能源項目的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生態旅游的發展帶動了農家樂與民宿的繁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3%。丁香文化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培育出了具有清水特色的生態文化IP,讓綠色發展理念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從牛頭河畔的生態修復到北山生態景區的產業融合,從清潔能源的“風光”無限到鄉村振興的“花果”飄香,清水縣正以綠色為鮮明底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展望未來,清水縣將以更高的標準謀劃綠色發展,不斷擦亮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讓“青山綠水・只此清水”的名片在清水大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清水縣的實踐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