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協作結碩果產業振興譜新篇
——清水縣深化津甘協作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清晨的陽光灑滿牛頭河畔,清水縣白沙鎮桑園村的食用菌大棚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們指尖翻飛采摘金燦燦的榆黃菇,指尖的露水折射出豐收的喜悅。這生機盎然的場景,正是清水縣深化東西部協作、助推產業振興的生動縮影。
自2021年以來,清水縣與天津市河北區攜手同行,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17610萬元,落實社會幫扶資金1488萬元,實施協作項目114個。從紅堡工業園區的機器轟鳴到溫泉村的游人如織,從食用菌大棚的菌香四溢到王河鎮的牛羊成群,一個個協作項目落地生根,一條條產業鏈延伸拓展,奏響了一曲產業振興的交響樂。

科技賦能菌菇撐開致富傘
清水縣著力打造以清水縣食用菌產業園為核心,牛頭河產業片帶、后川河產業片帶、白駝河產業片帶3個片帶為重點產區,其他小流域產區多點支撐的“一園三帶、多點支撐”的食用菌產業格局,建成核心園區1處、標準化基地43個,年掛棒2000萬棒,總產值突破2億元。全縣初步形成了以黑木耳為主,香菇、平菇為輔,滑子菇、靈芝、羊肚菌、猴頭菇為補充的“一主多元”發展格局。
走進清水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200畝的園區內,菌棒生產區的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我們的車間日產5萬棒木耳菌棒,一年能產1000萬棒。”園區技術員李啟明指著流水線上的菌棒介紹道。作為省級科技示范園區,清水縣通過“院所+政府、人工+智能、園區+基地”的模式,與天津市農科院、甘肅省農科院簽訂了食用菌產業開發科技合作協議,在選育菌種、標準化種植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科技創新成為食用菌產業騰飛的翅膀。
白沙鎮成為產業“排頭兵”。白沙鎮馬溝村菌棒加工基地里,東北引進的最新培育技術讓菌棒品質大幅提升,年產1240萬棒的規模滿足了全縣四成的需求;趙溝村265畝的食用菌產業園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里,350萬棒菌棒年產木耳42萬斤,產值達1600萬元;桑園村探索的“木耳+榆黃菇”輪作模式,讓大棚利用率和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白沙鎮的食用菌產業只是清水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清水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探索了“連棟實驗種植、園區大棚種植、林下椴木種植、田間地擺種植、農戶庭院種植”5種種植模式,還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技術培訓、資金分紅、帶動種植等5種聯農帶農機制,帶動了全縣數千戶農戶參與食用菌產業。
更令人期待的是,山西福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的黑木耳深加工項目已完成項目規劃和選址。項目投產后,將積極開發木耳肽掛面、保健飲品等“木耳+”產品,讓小小木耳的價值得到進一步釋放。

文旅融合溫泉流淌幸福泉
“以前守著溫泉討生活,現在靠著溫泉過好日子。”溫泉村農家樂老板張召成笑容滿面地說。這個距縣城13公里的小村莊,通過東西部協作資金的持續投入,已蛻變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2023年以來,1624.2萬元的協作資金像催化劑般激活了溫泉村的旅游資源,打造出了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和原鄉生活體驗式度假目的地。如今的溫泉村,農家樂炊煙裊裊,民俗水景街熱鬧非凡,觀光農業研學基地歡聲笑語,實現了“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發展。
2024年溫泉村累計接待游客10萬人次,創收250萬元。通過“自主經營掙現金、就地務工掙薪金、土地流轉掙租金、入股分紅掙股金”的模式,帶動45人務工、80戶獲土地租金、10戶村民自主經營農家樂、52戶村民發展庭院養殖,為農家樂供應食材,產業鏈條環環相扣,形成了全域旅游、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

多元發展協作鋪就振興路
在紅堡工業園區,天津河北區援建的標準化廠房里,農產品加工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2022年至今,清水縣累計吸納河北區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358萬元,完成園區一期、二期廠房和園區道路、給排水、照明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目前,已有多家生產加工類企業順利入駐園區,清水縣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王河鎮的草畜一體化園區則呈現另一番景象。青貯飼料加工車間里,機器將玉米秸稈粉碎壓實,變成金黃的飼料。“園區年產3000噸青貯飼料,帶動10多個困難群眾就業,每人年收入8萬元左右。”鎮干部王莉娜指著遠處的牛群說。“我們正形成‘以草促畜、以畜帶種’的循環產業鏈。”
勞務協作架起了跨省就業的金橋。44場專場招聘會、36期技能培訓,讓1550名脫貧戶掌握了新技能。“政府給我們發了交通補助,在天津電子廠上班,每月能掙6000多元。”正在參加穩崗培訓的土門鎮周山村村民周永琪說。截至目前,清水縣通過協作政策向天津輸轉就業354人,向省外其他地區輸轉10564人,幫助3231人實現省內就近就業。
從渤海之濱到隴原大地,183人次的互訪對接、290多名選派干部人才、14家引進的東部企業,見證著津甘協作的深厚情誼。在食用菌大棚的菌香里,在溫泉村的歡聲笑語中,在工業園區的機器轟鳴間,清水縣正以東西協作為筆,以產業振興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描繪著更加壯美的圖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