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清鎮依托當地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將半夏種植作為特色產業來抓,不僅讓不起眼的“小藥材”成了村民的“致富疙瘩”,更孕育出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希望。
盛夏時節,走進永清鎮原泉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片綠油油的半夏長勢正旺,葉片舒展如傘,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除草、松土,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期盼。
永清鎮地處丘陵地帶,土壤疏松肥沃,氣候溫潤、光照充足,與半夏喜陰濕、怕干旱的生長特性適宜。全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將半夏種植作為特色產業重點發展,通過整合“八塬三流域”資源,引入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形成了“一社帶多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眾多農戶參與其中。

“我種半夏6年了,從剛開始的6畝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幾畝,這幾年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技巧,半夏的收益很不錯。今年半夏長勢很好,預計收益也不錯。通過我的帶動,村里有幾戶群眾跟我一起種植半夏,發展壯大產業的同時,為村里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務工條件。”永清鎮原泉村種植大戶劉建剛說。
原泉村采用“村集體+種植大戶+農戶”的種植模式,吸引10戶種植大戶在南塬參與土地流轉種植半夏300畝,實現“一社帶多戶”的產業發展格局。半夏畝均產值達3萬元,畝純收入2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的方式預計帶動原泉村100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半夏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半夏產業不僅為永清鎮帶來了經濟效益,還促進了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們注重生態種植,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護了土壤和水源。同時,半夏種植作為當地傳統產業,承載著豐富的農耕文化。今年,全鎮半夏種植規模達到5100畝。
如今,永清鎮的半夏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形成規;N植基地,從田間的半夏苗到農戶手中的“增收錢”,永清鎮用特色種植點亮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下一步,永清鎮計劃延伸產業鏈,發展半夏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讓這顆小小的“致富果”孕育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清水融媒記者王利萍馬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