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緊扣“東菌西果、南藥北糧、沿川設施農業”的產業布局,因地制宜規劃中藥材種植帶,將中藥材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打牌”,從零散種植到規模發展,從單一銷售到全鏈延伸,讓一株株“小草藥”變成了群眾增收的“金疙瘩”。
隴東鎮依托氣候、土壤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采取“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全鎮已建成3000畝標準化中藥材產業園1個、1000畝示范基地3個,款冬花、七月菊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4萬畝。

時下正是七月菊采摘期,放眼望去,基地里一片純白花海,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在花海里,手法嫻熟地進行采摘、裝筐、搬運,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現場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豐收圖。
“今年我們在隴東鎮流轉了750畝地。其中有款冬花、七月菊和各類中藥材苗木。目前120畝七月菊長勢良好,畝產4000斤左右,每天能帶動50多人到地里務工采摘。明年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繼續把七月菊當一門主要的中藥材產業大力發展。”種植大戶劉展眉說。

七月菊的種植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除了流轉土地,每到種菊、采菊、加工等環節,當地群眾便通過務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增加了經濟收入。

走進烘干車間,晾干架上鋪滿了一層又一層的菊花,機器轟鳴,多臺烘干機高效運轉,工人正在忙碌地烘干、篩選、包裝菊花。為了保證七月菊的質量,采用先進的智能溫控烘干設備,在不損傷菊花的前提下最優實現烘干,有效鎖住菊花營養價值。
“我們公司通過招商引資,今年在隴東鎮流轉了1200畝土地,主要是全部用于種植七月菊。我們公司提供苗木和免費的技術指導,保底回收鮮花,收購后我們進行加工和對外出售,優質品主要售往茶飲市場,一品質就售往藥企。根據今年的種植情況來看,效益還是相當可觀的,明年我們將在隴東鎮擴大種植面積至3000畝。”甘肅花石崖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海根說。
為進一步提升中藥材產業附加值,隴東鎮通過打造集篩選、烘干、分解、包裝、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七月菊就地采摘、就地加工、就地包裝“一條龍”,增加了菊花附加值,也解決了閑散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今年,預計菊花畝產能達到4000多斤。

據了解,七月菊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植物,花期長,采摘周期長,花期可一直持續到11月份。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清熱解毒、安神鎮靜、改善肝膽功能、抗菌消炎等。
“隴東鎮搶抓建設全縣中藥材龍頭鄉鎮發展機遇,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全鎮今年種植中藥材1.4萬畝,其中七月菊2200多畝,可實現1500多名群眾家門口就近務工就業,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同時我們引進中藥材企業2家,示范帶動合作社39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質增效,補全產業鏈條,做細做精做強中藥材產業,真正把中藥材產業建設成隴東鎮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隴東鎮紀委書記成潤民說。

如今,七月菊已成為隴東鎮的特色富民產業,從田間采摘到工廠加工,再到市場銷售,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小菊花不僅讓農戶的腰包鼓了起來,更讓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下一步,隴東鎮還將擴大種植規模,探索“中藥材+鄉村旅游”模式,讓“致富花”開得更艷、帶動作用更強。
近年來,清水縣立足區域資源優勢,通過創新“黨支部+基地+合作社+群眾”等發展模式,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2025年上半年,全縣已完成中藥材種植7.3萬畝。(清水融媒記者王利萍馬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