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清水縣聚焦重點特殊群體就業,以政策為抓手,鼓勵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群體就業。通過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對縣內生產經營穩定且帶動就業能力較強的企業,發展認定為就業幫扶車間,并積極落實獎補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吸納積極性,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顧家掙錢”兩不誤。
走進清水縣軒蔓服裝就業幫扶車間,一排排縫紉機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宛如一首激昂的生產交響曲響徹整個車間,100多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各負其責,裁剪、縫制、整飾……車間里呈現出一派緊張有序的工作景象。
軒蔓服飾作為2021年東西協作天津市河北區援建項目,是一家集工程服、棉服、職業裝等服裝設計、生產銷售、棉服出口為主的勞動密集型、手工加工型民營企業。如今,該車間已引進先進生產設備120臺套,工人數量從最初的十幾人增加至200多人,日產成衣300多件,年銷售額達到3400余萬元。

“我在這里干了快3年了,在這里上班的時候還能照看孩子,同時也能掙點錢。我每個月能掙2000到3000元。在這里很多人和我一樣,既能照顧孩子,也能有份工作。車間訂單特別多,每個月能按時發放工資,干得很充實。”清水縣軒蔓服裝就業幫扶車間工人陳彩玲說。
在清水縣,像陳彩玲一樣早早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年輕人有很多。家門口的工作崗位,不僅讓他們擁有更多時間照顧家人,也能給家里增加一份收入。如今,服裝廠就業幫扶車間正推動勞務協作與產業振興深度融合,形成了“小車間帶動大就業、小產業激活大振興”的良好局面。

“通過4年的努力,我們公司實現了從扶貧車間到鄉村工廠再到外貿出口企業的蛻變。目前公司就業的人員是進城務工人員和在家的陪讀家長。公司主要生產棉服、羽絨服,年產量20余萬件,主要出口俄羅斯。下一步,我們將吸納更多的人就業,為清水縣高質量發展盡一份力量。”清水縣軒蔓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單松茂說。
與此同時,佳紡服裝企業同樣發展得紅紅火火。走進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各司其職,忙著縫紉、裁剪、包裝。車間主要生產工裝、校服和家紡產品,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優化生產流程,產能穩步提升,已成為清水縣解決就業的又一重要力量。

據了解,該企業通過參加各類展會和線上平臺推廣,訂單不斷增加,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下一步計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更多先進設備,預計還能再吸納100多人就業。
“清水佳紡2024年被認定為就業幫扶車間,全年生產的校服發往上海、西寧等地。每天生產的成品100—150件,年產量3-4萬件,年收入約100萬元。目前工廠有35人,其中有13人是脫貧戶。務工人員年收入在2萬元—4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車間規模,帶動周邊更多務工人員就業。”清水佳紡有限公司經理張正宅說。

從“外出打工”到“家門口就業”,清水縣通過小車間撬動大民生。截至目前,全縣已設立就業幫扶車間19個,其中6家轉型升級成鄉村就業工廠,幫助清水縣558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穩定就業,其中脫貧勞動力343人。這些散布在鄉村的幫扶車間,不僅讓群眾腰包鼓起來,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下一步,清水縣將繼續深化與天津市河北區的協作,進一步加大對幫扶車間的支持力度,推動就業幫扶車間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高效化利用,積極扶持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把生產車間延伸到鄉村,在群眾家門口建設就業幫扶車間,推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群眾在東西部協作的成果中受益,讓就業的道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清水融媒記者王利萍實習記者劉桐)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