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甘肅新聞>>慶陽>>正文
固土保大塬 治水護大河(圖)
(2020/9/20 8:38:50)  來源:甘肅日報  打印本頁

【大氣力 大保護 大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系列報道】

固土保大塬 治水護大河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述之慶陽篇

慶陽市雨洪集蓄固溝保塬工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早在唐代,詩人劉禹錫就這樣描寫了黃河一路裹挾泥沙奔涌向前的場景。

黃河泥沙與慶陽有著莫大的關聯。慶陽有28條較大河流屬于黃河的二、三級支流,大量的泥沙在雨水沖刷下,被這些河流攜入黃河。

慶陽水土流失監測資料顯示,慶陽年入黃河泥沙1.684億噸,占黃河流域入黃泥沙量的十分之一,占甘肅省入黃泥沙量的三分之一。水土流失不僅影響著黃河清流,而且黃土大塬被沖刷得支離破碎,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新中國成立后,從零散小治到流域治理、從治溝治坡到綜合整治、從世行項目到固溝保塬……慶陽一直在努力固土保塬、守護大河清流,全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9年,慶陽市編制了《黃河流域慶陽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2020-2030年)》,并謀劃了綠色長廊等12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目前8個項目已被納入省級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四五”規劃,部分項目正在爭取納入國家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四五”規劃和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金秋九月,漫步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腹地的南小河溝,樹木葳蕤,山清水秀,滿溝的綠色愉悅著眼睛,新鮮的空氣陶醉著心神,大自然的饋贈讓人流連忘返。

誰能想到,70年前,這里黃土裸露,鮮有綠色,小溝壑縱橫,濁泥沙肆虐。因為常年雨水的沖刷,30多平方公里的南小河溝給平展展的董志塬增添了一條“傷痕”。

1950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把南小河溝確定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試點。次年,中共中央原西北局同意并派人建立隴東水土保持工作站。

1952年,該站在南小河溝流域下游修建土壩,該壩建成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還淤地100畝。“此壩被譽為隴東第一土壩,開創了隴東地區土壩固土保水的先河,之后南小河溝建成土壩10座,并在慶陽地區水保治理中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秉S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監督局局長脫忠平說。

為準確地試驗觀測,隴東水保站在南小河溝不同地段設立了3個水文站,在流域內不同坡度、坡向,不同植被、不同條件的地方布設了76個徑流場和11個雨量站,監測研究徑流泥沙來源規律。

“經過試驗觀測,得出了‘高塬溝壑區67.4%的徑流來自塬面、86.3%的泥沙來自溝谷,塬水下溝后所增加的侵蝕量占流域總侵蝕量的77.9%’的科學結論,由此當時提出了‘保塬固溝’的治理方針和塬、坡、溝‘三道防線’綜合治理模式!泵撝移秸f。

1953年,隴東水保站引進27個蘋果品種和8個梨品種、3個桃品種,在南小河溝流域建成了隴東第一座山地果園。之后,南小河溝的蘋果得到了迅速推廣,累計推廣4700多處、48萬畝,為帶動慶陽地區蘋果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隴東水保站還在南小河溝引進多種林草品種進行培育,現有喬灌樹種140余種、草種30多種。如今,南小河溝溝內治理程度達到88%以上,林草覆蓋率達到84%,平均徑流攔蓄效益達到55.6%,攔泥效益達到97.2%,成為“全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樣板”,還被寫入高中地理教科書。

南小河溝流域治理經驗,在慶陽地區得到了廣泛推廣。至2019年底,慶陽市共建成各類淤地壩862座,這些淤地壩已累計攔截泥沙近1.5億噸;“十四五”期間,該市計劃新建淤地壩84座、除險加固100座,力爭年新增攔沙7500萬噸。同時,山、水、田、林、路、草綜合治理措施也全面推開,治理保護工作邁入新階段。



“慶陽少雨。盼雨,卻又怕雨。”慶陽市水保局局長劉勇說,慶陽市是我國黃土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地形復雜、土壤疏松、植被稀疏,降水少卻集中,極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總面積逾2.3萬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6%。

不僅大塊塬面被蠶食、大量泥沙涌入黃河,而且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群眾生產不便、效益不高,很多耕地變成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據測算,每畝耕地流失氮素5至15斤、磷酸9至15斤、氧化鉀120至200斤。

為了固土、保水、留肥,減輕黃河“負擔”,提升土地效益,坡改梯工程上馬。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起,慶陽市開始陸續修筑梯田,先后新修梯田700多萬畝,受益人口200多萬人,人均梯田達到3畝以上。

環縣曲子鎮劉陽洼村就是修筑梯田的典型代表。

1994年,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在慶陽實施,劉陽洼村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孫建成了解到情況后,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為劉陽洼村爭取到了小流域治理項目。

當時的世行貸款項目不提前劃撥資金,前期啟動資金由項目區自籌解決。為了籌集啟動資金,孫建成帶頭賣掉家里的糧食,并挨家挨戶動員群眾籌資,使得項目很快啟動實施。

“當時我們村調動了380個壯勞力,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同時全村總動員,男人修田種樹,女人抬水送飯,風餐露宿,披星戴月,日夜泡在工地上,全村每戶投勞150人次以上。”年過七旬的孫建成回憶。

經過一年多的奮戰,劉陽洼村修完了兩道彎、三架山和五面坡,把全村能修的地全部修成了梯田,新增造林、梯田、果園、種草面積5000多畝,該村也因此獲得“環縣梯田建設第一村”稱號。

而今,劉陽洼村山上種的楊樹、杏樹、刺槐、松樹已經成林,全村梯田化率達到85%,土地利用率提高到88%,人均5畝平地5畝草地,人均年收入超過7000元,群眾享受到了生態紅利。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慶陽市籌資9億多元,新修梯田102萬畝,其中2020年投資規模比2019年增加了76%。環縣還自籌資金3900萬元,整合扶貧資金1億元,發動群眾自籌1.7億元,新修梯田26萬畝,解決了1.9萬戶貧困群眾的吃飯和發展難題。



慶陽市境內1萬畝以上的大塬有37個,總面積95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九成以上,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高達6599萬噸。慶陽市水保局副局長盧東平介紹,37個塬面上距溝頭、溝邊50米以內的學校27所,學生1萬余人,涉及農戶5300多戶3.7萬多人。同時,該區域是慶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生活著全市約2/3的人口,歷屆慶陽黨委、政府對此治理保護的腳步從未停歇。

78歲的方玉松是慶陽水保系統的老兵,曾獲得“全國水保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老人回憶,慶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以簡單的栽樹、打壩治理為主,上世紀70年代后期轉為小流域治理為主,上世紀90年代馬蓮河世行貸款項目實施后逐步開始綜合治理,近年“固溝保塬”工程啟動后慶陽的治理工作轉向標本兼治。

2018年,水利部批復了由慶陽市率先發起的《黃土高塬溝壑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規劃(2016-2025年)》。在慶陽市的積極爭取下,該市項目資金逐年增加,“十三五”末較“十三五”初增加了近3倍,項目覆蓋范圍已擴大到全市8縣區。

盧東平告訴記者,在編制2020年至2030年慶陽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時,該市把“固溝保塬”綜合治理項目納入其中,同時規劃了馬蓮河及葫蘆河綠色長廊建設、北部多沙粗沙區綜合治理、百萬畝水保生態林建設等11個項目,旨在讓治理工作更有效果、更有質量。

同時,慶陽市啟動了“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已綠化萬畝以上流域105處135萬畝,千畝以上流域741處240萬畝,骨干溝系531條、沙化土地169萬畝。2017年,該市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黃河大保護戰略,隨著一大批“海綿體”落地,慶陽主城區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將達到90%以上。

據初步測算,近年慶陽每年減少入黃泥沙6900萬噸,全市森林覆蓋率由1993年馬蓮河世行貸款項目實施時的11.3%提高到現在的25.8%,南部降雨量多年保持在600毫米以上,全市糧食總產量每年穩定在140萬噸以上,治理工作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初顯。

劉勇表示,慶陽市將堅持山水林田壩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計劃10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000平方公里,到“十四五”末,全市實現梯田化達標;“十五五”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5%以上,水保生態建設真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攝影相關圖片
“大美天水+麥積飛天”音樂噴泉第 天水在線攝影報道:清水縣隴東鎮 價值22900元的“桃王”,也被天水 天水在線攝影報道:煙雨天水,宛 價值21800元的“桃后”,被天水在 價值各2萬多元的“桃王”和“桃后 大型漢唐服飾表演秀《羲皇故里》 “大美天水+麥積飛天”音樂噴泉第 天水市秦劇團旅游版《麥積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