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寺景區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城南的慧音山,規劃總面積1650畝,現建成面積1320畝,國家3A級旅游景區,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時期,距今約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隋唐以來,一直是隴上著名的佛教圣地,素有“隴上古剎”的美譽。各種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是天水市目前重要的集旅游觀光、休憩娛樂、文化教育、科普宣傳、瞻仰、宗教、民俗等大型文化活動的綜合性景區。

一、依托景區資源優勢,打造隴東南文化交流中心
南郭寺景區是以核心區域南郭寺為主要景點的旅游景區。經歷漫長的歷史,它積淀了豐厚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存。第一,景區現有不同時代的碑碣遺存20余幢,其中五代十國的《佛鼎尊勝陀羅尼多經幢》,明成化19年的《老杜秦州雜詩》碑,清順治15年的《建南山寺二配殿臥石紀事碑》,清乾隆15年的《重建南山寺護國禪林院碑記》敕文碑等,見證了南郭寺的悠久歷史、發展軌跡和文化底蘊。始建于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現保存完好的“隋塔”塔基地宮遺址。以及寺內25尊神態各異、形象逼真的雕像;第二,南郭寺留存著大量的文人先賢的詩作,最著名的有詩圣杜甫的《詠南郭寺》詩,以及詩仙李白的《詠南郭寺》詩。另外,如清初著名書法家、詩人王了望、秦州州判王際有、隴上文宗任士言等,他們都為南郭寺留下了大量的詩作。
天水自古為隴右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商貿等方面的中心城市,也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南郭寺是天水乃至隴右地區建寺歷史最為久遠的佛教寺院。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自古成為隴右地區宗教、文化、藝術等交流活動的場所。而且由于南郭寺所處地理位置距秦州城較近這一特殊性,因此,歷代有很多名人都慕名到南郭寺禮佛觀光,為南郭寺留下大量的詩文,積淀為南郭寺極為寶貴的文化資源。
多年來,天水市歷屆政府把南郭寺建設當作大事來抓,修繕南郭寺、重建《二妙軒》碑。特別是二OO五年,南郭寺景區在完成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后,以“努力打造人文、和諧、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質量目標,以“崇尚人文、關愛自然、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目標,在二OO七年提出利用二至三年的時間,完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工作。為此,南郭寺景區把挖掘景區文化資源、提升內涵,作為促進景區發展、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工作去抓。如:2007年9月,組織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打造人文景區、彰顯名城魅力”為主題的“南郭寺首屆中秋文化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三屆,進一步豐富了景區文化。挖掘《杜甫隴右詩》等歷代名人詩作文化內涵,積極弘揚儒學文化。2007年完成了南郭寺西院大雄寶殿金柱聯、彌勒菩薩殿門聯及南郭寺東中西三座山門、春秋古柏大匾的刻制。2009年4月完成了南郭寺恢復北流泉的重修。今年又在景區內,通過設立20余處木制牌枋仿漢簡式宣傳版,對南郭寺《二妙軒詩碑》、《北流泉》、《春秋古柏》、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進行了100余種文化景點介紹;對南郭寺景區內特別是南郭寺院內的樹木、花卉、竹子等植物懸掛木制式品種標牌,提升游人對景區游覽的過程中,對花卉品種、花卉人文知識、南郭寺佛教歷史淵源的了解,以及對花木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工作。利用大理石刻制反映佛教、儒學、古樹、建筑等文化的銘牌30余個。并按照創建工作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先后編印《南郭寺簡介》、《南郭寺藝文錄》、《杜甫隴右詩抄》等5種宣傳資料,印制了南郭寺明信片門票,《杜甫在秦州》賀年卡,制做《隴上古剎南郭寺》光盤,建立南郭寺景區網站,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旅游宣傳推介活動,經常在國家、省、市各類新聞媒體上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宣傳推介,收到了良好的宣傳促銷效果,使景區影響力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升。

二、依托自然景觀資源優勢,營造隴上江南特色自然景觀風貌
天水自古有“隴上江南”的美譽。南郭寺位于天水市秦州區城南的慧音山,東起魯家溝、西至隴王溝、北臨藉河。位于荒山丘陵、梁岇溝壑區,系秦嶺地槽和隴西陸臺兩大地質構造單元的過渡地帶,屬隴西黃土高原,藉河沿區域北面自西向東流經,形成1-3級階地的黃土梁岇溝壑山地,與河谷平行呈梳狀分布,屬河谷與淺山兩種地貌。核心景區南郭寺海拔高度為1302米,景區相對高度為400-500米,坡度為26.35度,向陽、日照時間長。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地肥沃、疏松。年平均氣溫10.9℃,最高月平均氣溫22.9℃、最低月平均氣溫-2.4℃,年溫差25.3℃。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19.2℃,低于0℃的日數為112.8天,地面平均溫度為12.9℃。年降水534㎜,無霜期185天。極端降水量為Qmax為772.2㎜(1975年),Qmin為330.1㎜(1969年),最大積雪厚度為8㎝,最大凍土深度為36㎝,年日照率47%,平均相對濕度68%,為日溫暖半濕潤區,四季分明,干濕季明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均風速1.3-2.0米/秒之間。冬春以西北風多見,夏秋以東南風多見。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形成了南郭寺景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理風貌。

景區內植物品種繁多,約有各種樹木100余個品種100余萬株,其中鄉土樹種紅豆杉、白皮松、銀杏、紫斑牡丹、紫竹在這里大放異彩,不少引進的植物品種如石楠、櫻花、棕櫚等,均呈現出良好的生長性狀。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更有利于許多動物的生息繁衍,如熊、狐貍、野兔、松鼠、山雞、麻雀、灰喜鵲等便地都是。核心景區南郭寺內的春秋古柏、唐槐、衛茅、龍槐等古樹資源、素有“南山靈湫美譽”的北流泉等構成南郭寺獨特的自然景觀。
近年來,南郭寺景區管理處結合實際對南郭寺景區自然景觀資源進行了廣泛的推介利用工作。利用南郭寺“春秋古柏”、龍槐、衛茅、唐槐等21株古樹資源建立天水古樹名木檔案館;利用鄉土樹種紅豆杉、白皮松、銀杏、紫竹等及一些引進植物品種建立南郭寺景區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及植物園,廣植竹子、丁香、梅花等花卉,建立南郭寺景區竹園、丁香園、梅花園等專類植物園吸引游人并增加游人的自然科學知識;通過廣植樹木,種花種草等增加景區物種,特別是營造動物生息、繁衍的有利環境,建立天水市南郭寺景區動植物繁育基地,增加物種品種。利用北流泉自古為神泉,南山靈譽的美淬,開展“游南郭古寺,賞春秋古柏,讀詩圣詩章,品北流泉,”等文化活動。

三、優化景區環境,努力把南郭寺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為了使創建4A級旅游景區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南郭寺景區管理處通過加強通往景區道路建設、實施南郭寺水家溝上水工程、三星級公廁建設、景區售票房、檢票房、北流泉井亭恢復建設、寺門前平臺、大雄寶殿院落的鋪設、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項目建設、游客中心建設、景區安全技術防范工程建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大服務力度等強化管理,優化服務。今年共設置景區森林防火、宣傳牌50余個;景區道路彎道反光鏡、道路安全指示牌、危險標志設置等50余處;加強游人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人文環境的建設工作,完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將使南郭寺景區成為隴上江南天水的文化名片。

(南郭寺游客服務中心)

(正在建設當中的鄧寶珊將軍紀念館)

(南郭寺三星級公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