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搶險救災情況通報
中共天水市秦州區委 天水市秦州區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9日)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秦州區突降暴雨,娘娘壩鎮降雨達到182㎜,一小時降雨量達到96㎜,暴雨致西南部12鄉鎮受災,其中娘娘壩、華歧、天水、皂郊4鄉鎮嚴重受災,共造成134個行政村34852戶156834人受災。
一、受災情況
㈠人員傷亡情況
至8月15日,因災死亡4人(娘娘壩鎮3人,皂郊鎮1人),受傷43人,其中重傷6人(已出院1人);失蹤2人;緊急轉移,安全疏散受災群眾9721人。
㈡居民財產損失情況
因災死傷大家畜5028頭(只),倒塌房屋6560間,形成危房8547間,沖毀沖走農機具127臺(件),沖走糧食7萬余斤,家俱6200余件,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11890萬元。
㈢農業受損情況
暴雨致玉米、馬鈴薯、蕎麥等農作物大面積受災,受損面積31230畝,成災面積24260畝,絕收8700畝;損毀蔬菜大棚270個,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6370萬元。
㈣基礎設施和學校受災情況
因災損毀橋梁8座,邊溝34公里,路面54公里,涵洞16座,水毀公路126公里,沖毀路面80公里,沖毀農路163公里;水毀河堤31處31100米,損毀機井24眼,深井54處,提灌工程28處,水窖5468眼,沖毀襯渠1200多米,毀壞梯田14790畝;損壞供電設施58處,通訊工程7處,導致娘娘壩、天水鎮、華歧鄉大面積停電,通訊中斷。同時,娘娘壩鎮李子中心學校、望天小學、柳林小學、長河小學、白音小學、營房小學、花園小學、北峪小學等33所學校不同程度受損,嚴重受損校舍5100平方米,倒塌圍墻1500多米,沖毀護坡630多米。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18926萬元。、
㈤地質災害情況
全區共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38處,這次暴雨造成山體滑坡5處(天水鎮陳家灣村,娘娘壩鎮望天溝門村、杜家莊、上場村、錢家壩村街子組、溝門村望天組、華遠礦業公司,華歧鄉姚宋村宋家莊自然村、安集村、火燒村窩駝自然村,其中陳家灣村滑坡裂縫達1000多米,最寬處達2米)。城區王家半坡、天水郡粉煤廠、左家場地質災害進一步加劇,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8000余萬元。
㈥礦區受損情況
娘娘壩鎮礦區受損面積較大,暴雨致通往礦區的道路嚴重水毀,道路中斷,3000多方泥石流沖入礦區,500多方尾礦被河水沖走,倒塌損毀采礦工棚470間,損毀機械設備36臺,其中華運公司設備全部沖毀,李子礦區炸藥庫部分被沖毀,剩余炸藥已由公安部門安全轉移。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3200余萬元。
以上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48386萬元,目前災情正在進一步核查核實統計中。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暴雨災害發生后,市區黨委政府迅速反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市委副書記張應華,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張明泰,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蔣曉強,副市長彭鴻嘉,天水軍分區政委李治林,預備役旅旅長李軍、政委萬順成,天水武警支隊隊長菊化奇、政委薛志春等黨政軍領導帶領民政、水務、交通、國土、農業、安監等部門第一時間深入受災現場,查看災情,組織協調各方面應急救災力量,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慰問安撫受災群眾,積極開展搶險救災,努力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及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明泰為總指揮的搶險救災現場指揮部,下設13個工作小組,明確任務,靠實責任,一線指揮,啟動了搶險救災預案,組織區、鎮、村干部深入受災村組排除險情,排摸災情,疏散轉移和妥善安置受災群眾。
二是積極協調駐區預備役現役軍人100余人,預任官兵200余人,武警部隊官兵100余人,消防官兵20多人,軍分區官兵80余人,共500余名官兵由部隊主官帶隊組成應急搶險隊,疏通河道,封堵決堤,疏散群眾,轉移群眾財產。
三是組織搶險救災機械30余臺,疏通河道,搶修河堤,清理路障及泥石流,電力、通訊部門緊急搶修電力通訊。
四是緊急下撥救災資金80萬元,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辦法,設置臨時安置點4處,搭建帳蓬60頂,并通過投親靠友、利用學校、村委會陣地妥善安置受災群眾。
五是組織力量積極尋找失蹤人員,失蹤8人中1人已確認死亡,5人已成功解救;6名重傷人員全部送往市、區醫院救治,1人已出院。
六是慰問安撫遇難者家屬,對死亡人員每人發放撫恤金5000元,目前遇難者家屬情緒穩定。
我區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十分關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就搶險救災作出指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偉平詢問受災情況,省軍區政委傅傳玉、副司令喬正敏先后親臨災區指導工作。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的同時,積極搶修恢復基礎設施建設,疏通河道,排除險情;加大淤泥、廢墟清理力度,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衣穿、有臨時住所;加強衛生防疫工作,確保不發生大的疫病。
為了切實加強搶險救災工作,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抓好受災村的道路、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的搶修搶通工作;二是抓好災民安置點吃飯、供水、衛生、防疫等后勤保障工作;三是抓好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排摸和群眾的避險搬遷工作;四是組織干部群眾抓好下一步的生產自救工作。

在工作落實中我們堅持“五個到位”:
一是責任落實到位。專門下發了《關于調整區四大組織領導及區直部門包鄉鎮責任制的通知》,明確了工作責任,區四大組織領導、部門領導深入到所包鄉鎮,和鄉鎮領導一起排查隱患,靠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推動搶險救災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是任務落實到位。災情發生后,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啟動搶險救災應急預案,下設災情核查組、災民轉移安置組、電力通訊供水搶修組、交通運輸搶修組、河道搶險清淤組、地質災害監測治理組、遇難者善后處理組、應急搶險救災組、醫療救治組、宣傳報道組、社會治安巡查組、生產自救組、后勤保障組等13個工作組,明確了各組的工作任務,各工作組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真正把搶險救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實處。
三是紀律落實到位。紀檢監察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明工作紀律,對搶險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區直各部門、各鄉鎮的值班情況、人員到位情況和物資儲備情況進行檢查。
四是組織保障到位。組織部門和紀委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組織協調,各相關單位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服從統一安排。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搶險救災工作扎實推進。
五是思想發動到位。宣傳、廣電等部門加強宣傳報道,及時報道我區搶險救災工作,大力宣傳具有代表性的先進事例和感人事跡,弘揚主旋律,鼓舞士氣,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奪取搶險救災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