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群眾是中心 政府要多服務不包辦
——劉偉平看望受災群眾檢查災后重建

今年8月11日至12日,天水市秦州區(qū)娘娘壩鎮(zhèn)發(fā)生特大暴雨,災害使該鎮(zhèn)李子村上店組38戶、187人受災,11戶房屋倒塌。道路、農(nóng)田、供水設施被沖毀。
80天后,當再次來到李子村時,一條通往該村的水泥路已經(jīng)完成了多一半,受災群眾住在活動板房中。幾天前,板房里就已經(jīng)生起了煤爐,十分暖和。
11月2日下午,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委托,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偉平來到李子村上店組,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災后重建工作。
受山地限制,上店組受災戶過渡性安置點,是在一塊經(jīng)過人工平整出的地方搭建的。但是相比原來被沖毀的房屋所在地,這里開闊了許多。電燈、自來水、固定電話都已經(jīng)接進了安置點,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暴雨來襲時,杜金香和兒子及時逃離,但是房屋被無情的洪水瞬間沖塌,僅搶出了一張雙人床。

當劉偉平走進活動板房時,杜金香正在整理“新家”。十多平方米的板房內(nèi),整齊地擺著兩張床和幾件借來的家具,煤爐放在中間,旁邊堆著政府發(fā)放的煤塊。面粉、油、蔬菜等都放在簡易的柜子上。“我今天來看看你們住得怎么樣?吃得好嗎?過冬有沒有問題?”一進門,劉偉平就微笑著對杜金香說。“政府給我們建了板房,發(fā)了面粉、爐子、煤,全靠政府,我們才能有現(xiàn)在。”杜金香說。“聽你說生活沒有問題,也能安全越冬,我就放心了。”劉偉平說。
聽說省長來看望大家,住在活動板房里的受災群眾都來到杜金香家。
“大家住得習慣嗎?還有些什么困難?都跟我講講,我除了看望大家,主要是想聽聽你們的困難和意見。”劉偉平對大家說。
聽到省長要大家說一說心里話,都坐了下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現(xiàn)在吃穿都不愁,住得也能成,想得最多的還是將來蓋房子的事情。”胡隋新說。“就是,我們現(xiàn)在還沒找到地方。”杜金香說。
聽大家這么一說,劉偉平立即問站在一旁的鎮(zhèn)黨委書記梁永紅:“還沒有確定重建選址,是怎么回事?”“因為都是山區(qū),附近很難找到開闊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還在找。如果找不到,就準備在現(xiàn)在過渡安置的地方進行重建。”梁永紅回答說。
“這些都要跟群眾講清楚,要讓群眾心里踏實。另外要盡快落實地的問題,爭取早日開始房屋重建。”劉偉平叮囑說。“你們最關(guān)心房子的問題,除了地方,你們知道重建房的政策嗎?知道政府補貼多少錢嗎?”說起房子,劉偉平關(guān)切地問。“知道,政府給兩萬。”杜金香說。
“那么你們是愿意政府給你們錢自己建,還是希望統(tǒng)一建。”劉偉平接著問。“我想自己建。”“還是統(tǒng)一建好。”
……
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討論,有著不同的意見。“這個問題很關(guān)鍵,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將來建房要按照群眾的意愿來建。政府要多提供服務,但決不能搞包辦。因此,我們一定要讓群眾充分參與重建。”劉偉平對當?shù)馗刹空f。
劉偉平說,群眾是否滿意是災后重建工作最終評判標準。在重建中,要以受災群眾為中心,要成立群眾自建組織,由群眾決定該如何來建。“這回心里踏實了,我們也不能全靠政府,自己的事情要出力。”胡隋新的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都紛紛點頭。

隨后,劉偉平步行來到白家河邊。河道已經(jīng)清理暢通,河堤也進行了臨時加固、加高。“將來像這樣的河流都要納入小流域治理,確保不再發(fā)生洪水災害,保護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同時還能造福群眾。”劉偉平要求有關(guān)部門盡快制定項目規(guī)劃,盡早上報審批。
臨走時,得知鎮(zhèn)黨委書記梁永紅在救災中不顧個人安危,和群眾一起堅持戰(zhàn)斗,劉偉平說:“這是每一個干部都應該、也必須要做到的,只有把群眾的事情解決好了,自己的心里才會踏實。”
副省長澤巴足及省政府秘書長李沛文一同看望、檢查。(本報天水11月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