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惠民生 社區更和諧
——省級“民主法治社區”天水郡街道西十里社區見聞

秦州區天水郡街道西十里社區是2009年被省司法廳、省民政廳命名表彰的首批“民主法治社區”之一。以創建“民主法治社區”為契機,社區黨總支和居委會堅持以法治惠及民生,從居民自治組織建設入手,依法健全各項制度,提高社區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增強廣大居民法律素質,基層社會管理能力、社區民主自治水平逐步邁向幸福、平安、和諧的新高度。
日前,記者走進社區采訪,在社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宣傳欄里,居民直接可以獲取到防止青少年犯罪、電信詐騙、毒品危害、化解矛盾、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等多種信息。無論是設在辦公樓內的矛盾調解委員會、法律圖書角還是小廣場上的法律宣傳展板、幸福家庭展示欄等,“法治”的元素隨時映入眼簾。

居民學法熱情高
“社區干部經常邀請法律專業人員為我們講解法律知識,大家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這樣做合法不合法。”談到小區里開展的法制宣傳活動,居民張大媽這樣告訴記者。
社區利用法制教育基地、LED顯示屏和法制宣傳欄,定期宣傳與社區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社區的圖書閱覽室設立了法律讀書角,配置各類法律圖書,免費向居民開放。
同時,社區加強法律服務工作,滿足居民對法律服務的需要。社區建立了法律服務隊,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調解糾紛、代寫法律文書,確定專人負責排摸轄區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特困戶,送法上門,提供免費服務。指導和幫助社區成員提高依法管理事務的水平,提高社區居民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居民都是主人翁
兩年多來,社區在“民主法治社區”創建中不斷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積極開展“居民—樓道—居民小組—社區居委會”四級組織網絡建設,建立居民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規范黨支部與社區居委會、社區居委會與居民的關系。
為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社區居委會每年向居民代表會議進行工作匯報,每年召開老年協會、群團組織、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大會,通報社區各項工作。社區黨組織協調社區居委會、物業、居民等共同參與社區自治;居委會通過居務公開、民主選舉、民主評議等形式,加強居委會的自治建設和能力。
“正是居民參與自治的權利得到了有效保障,在遇到社區管理的熱點難點時,解決問題的意見辦法才不會被人為分化。”據西十里社區黨支部書記汪文惠介紹,社區各項與居民生活相關的事宜均通過居民代表大會商議后得到及時有效落實。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了,更多居民愿意投入到社區服務中來,盡己所能地為社區和居民服務。

矛盾糾紛及時解
西十里社區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法律進社區的著力點,堅持“排查在調解前,調解在激化前”的工作方式,專門成立了“矛盾調解委員會”,居民遇到困難,發生糾紛,可以第一時間到矛盾調解委員會尋求幫助。
社區專門配備了義務調解員,采取定期走訪、個別服務的形式,為刑釋解教、法輪功練習者等重點人員提供法律服務,化解社會矛盾。自2011年至今的兩年時間里,社區發生的17起民事糾紛100%獲得妥善調解。
每當有居民來訪,調解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接待,耐心細致地為來訪者講解相關法律法規,設身處地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也在每一名來訪者心里種下了守法的種子。
社區承擔起了最基層的社情民意、治安管理、化解矛盾三項工作職能,將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安置幫教、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社會治安重點區域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等工作包攬其中,社區還組織了義務治安巡邏隊伍,有效夯實了基層平安法治基礎。

法治社區惠民生
西十里社區黨支部書記汪文惠介紹說,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社區把解決群眾關心的企業改制、下崗職工再就業等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社區普法的切入點,緊緊圍繞他們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困等問題開展工作。
采訪中記者遇到來社區辦理醫療救助的居民陳灝仁。陳灝仁告訴記者,他的妻子熊小芹無業,兒子還在上學,全家就靠自己一人的工資生活。去年妻子不幸患了疾病,為了給妻子看病家里生活更困難了。社區干部在得知他家的情況后及時幫熊小芹申請了2000元臨時救助金,還報銷了3萬元的醫療救助金。陳灝仁說:“這些錢對我們這樣的家庭真可謂是雪中送炭,社區幫助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近年來社區共為590人辦理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為217人辦理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為轄區85戶、197人辦理了低保,為26戶居民辦理了醫療救助。社區始終把老年人、殘疾人作為特別關注的對象,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社區的每名在職黨員都要聯系一個困難戶送溫暖,聯系一名孤寡老人或病殘人員送關愛,聯系一名信訪戶或刑滿釋教人員送法律。
汪文惠說:“通過強化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社區的治安狀況得到了根本好轉,居民學法用法意識明顯增強,促進了社區的長遠發展。”
在天水郡街道西十里社區,一項項為民謀福祉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居民群眾擁護支持,干部群眾同心協力“一筆一筆”描繪出了“民主法治社區”一道道幸福和諧的靚麗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