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莉:古道熱腸揚大愛
“來小伙子,稍微把你們的攤位往后退一退,不要超過黃線!”5月22日,記者采訪途經天水鐵路電纜有限責任公司時,附近巡邏的一位中年婦女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她戴著紅袖章,聲音洪亮而不失親切,攤販在移動攤位時她還不忘主動幫忙……打聽之下,得知這位中年婦女是秦州區西關街道辦西站社區的志愿者劉海莉。
義務照顧孤寡老人
劉海莉今年47歲,10年前因為家庭困難,劉海莉被社區納入低保享受低保待遇。“社區幫了我們一家這么大的忙,我也一定要為社區做些什么。”于是她加入了社區志愿者隊伍成為一名志愿者。
劉海莉負責的居民小組里有一位姓陳的孤寡老人,陳大娘除了一名遠在上海的外甥,再沒有其他親人,劉海莉便做了老人8年的“女兒”,直到今年5月初85歲高齡的陳大娘去世。8年來,劉海莉每周都要到陳大娘家中去三四次,陪著老人聊天,幫助老人料理家務,有時家里做了好吃的東西她也不忘給陳大娘送去一些。“我主要的任務是給老太太傳達一些社區的通知,幫助她辦理一些業務,可時間長了沒有什么事我也要去她家里看看。”劉海莉告訴記者,看到如此高齡的陳大娘無人照料,她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老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親,于是義務照顧老人便成了她這些年的一個習慣。說到劉海莉照顧老人的故事,西站社區的劉主任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有一年春節,政府給陳大娘送來一些米面,想到老人自己和面做飯不便,劉海莉將面粉送到附近的一家面鋪,經過苦口婆心地勸說,終于將散面粉換成了一箱掛面。
今年以來,陳大娘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劉海莉就每天到老人家里走一趟,陪她說話、幫她打掃衛生、出出進進給老人買東西。看到老人體質不好,她還細心為其買來葡萄糖粉,讓老人補充營養。得到精心照顧的陳大娘常常拉著劉海莉的手,一邊留著淚一邊說:“我這輩子沒兒沒女,你卻對我比親女兒還親啊!”多年來的相處,陳大娘也將劉海莉當做最信任的人。一次劉海莉到陳大娘家探望,發現老人拿著幾件壽衣悶悶不樂。原來,隨著年歲的增長,陳大娘一直為自己的后事擔憂,劉海莉看出老人的心思,便給陳大娘承諾說她的后事自己和社區一定會管。今年5月5日,85歲的陳大娘在家中安詳地離世了,劉海莉沒有忘記對老人的承諾,和西站社區的干部一起料理了老人的后事,并按照老人的遺愿將其骨灰撒入了河中。
社區的金牌調解員
熱情、隨和而不失潑辣的性格,讓劉海莉還成了社區有名的調解員。
社區有位失獨母親,她的孩子在讀大學時因車禍而去世。中年失子給她和丈夫帶來極大的打擊,而日后二人的養老更成了大問題。失去孩子的悲痛加上對未來生活的迷惘,讓這位母親開始了不斷地非正常上訪活動,給社區的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劉海莉知道后,主動請纓去負責對方的勸解工作,她和對方聊天、講道理,不斷地耐心勸說,最終讓這位失獨母親放棄了上訪,而是采用了正常的途徑去反映、解決自己的困難。
近60歲的社區居民周天保家庭困難且妻子離家出走,多重的打擊讓他整日郁郁寡歡、借酒澆愁。為了幫助周天保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劉海莉經常對其進行開導勸說。“他這個人一喝醉就喜歡亂跑亂鬧,有一次還跑上了馬路,幸好我和幾位志愿者巡邏路過,便將他架回了家里,直到看見他安穩地睡著了,我們才離開。”劉海莉告訴記者,為了讓周天保少喝酒,她除了平時小組活動時對其不斷叮嚀外,還曾找到周天保的家人,讓他們在生活中多關心周天保,周天保家里有了困難,她便召集小組成員給他幫忙。看到小組長對自己及家人如此關心,周天保也慢慢改變著自己,還常說再也不好意思喝酒了。
10年來劉海莉對社區工作的熱愛,也得到了丈夫和孩子的支持。每一次社區有事打來電話,如果劉海莉不在家,丈夫和孩子都會幫她將電話內容記在紙上。如今,劉海莉的孩子已經參加工作,年輕的他也繼承了母親樂于助人的好品德。“當社區志愿者當久了就上癮了,因為總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取快樂。”采訪的最后,劉海莉如是說。(記者 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