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14年秦州區社會救助工作臺賬,一串串實實在在的數字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出一曲曲令人難以忘懷的大愛贊歌。
近年來,秦州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面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建立起了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自然災害救助為主,以臨時救助、社會互助為補充,以醫療、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做到了“民有所難、我有所幫,民有所求、我有所應”,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秦州區城市共納保15699戶、41644人,共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3712.3萬元;農村共納保11414戶、37384人,發放保農村低保資金5953萬元;通過開展低保清理規范活動,共清理城鄉低保對象1535戶、4469人;醫療救助累計救助2000人(次),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500余萬元;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519人,累計發放五保供養資金524.36萬元;為539戶城鄉臨時對象下撥救助資金143.9萬元。
城鄉低保幫扶, 保障改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今年3月,該區全面完成了城鄉低保提標任務基本完成,提標后城市低保標準為352元/月,人均補差251元;農村低保標準由1907元提高到2193元。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針對群眾最關心最期待解決的城鄉低保不規范等問題,該區堅持以服務群眾為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對全區所有城鄉低保對象重新進行了審核認定,并在去年清理規范的基礎上,對農村低保工作進行了“回頭看”,對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予以清退,對符合條件的經評議和審核后及時納入低保保障范疇。
“年初我就向街道辦事處提交了低保申請,工作人員來我家作了調查,經過了低保聽證、張榜公示,民政局審批后,辦事處就把我的低保辦上了,政策公平著哩!”說起新納入的低保,家住石馬坪轄區的王大媽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城市低保猶如春天的陽光,讓這位失去勞動能力、家庭生活沒有任何經濟保障的困難戶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城鄉醫療救助, 確保城鄉困難群眾“病有所醫”
今年初,家住平南鎮的低保戶劉東強查出患有尿毒癥,治療費用達4萬元左右。該區通過新農合報銷醫療費3.2萬余元后,還領到了醫療救助金4800元,對此,他激動地說:“黨的政策好,真是給我雪中送炭啊。”
通過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構筑城鄉醫療救助平臺,該區城鄉醫療救助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資助農村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以定點醫療機構給予減免門診醫療費用為輔助,以重病救助為重點,以醫療救助為補充的城鄉醫療救助框架。
該區還對醫療救助進行“一站式”服務,以減少醫療救助程序,方便困難群眾就醫。醫療救助對象在住院付費時,可由醫院直接扣除醫療救助部分的費用,患者只需支付剩下部分,從而減輕了經濟壓力,確保有病能及時治療,進一步減輕患大病困難群眾的生活負擔。
“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
“現在辦理救助手續,不用在不同窗口跑來跑去了,比以前方便許多。”最近,家住大城街道辦事處轄區的張大娘在辦理低保手續時有了新發現。過去,她一直牢記著向社區低保戶打聽來的一條條辦事程序,可如今,她只需直接在街道辦事大廳救助窗口填表交材料就行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秦州區社會救助窗口的新變化,簡化了眾多困難群眾求助的過程。
為有效解決群眾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問題,突出“救急難”功能,日前,該區建立了秦州區社會救助服務大廳,并依托23個鄉鎮(街道)的辦事大廳,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困難等救助,同時協同衛生、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門建立聯合辦理工作機制,實現救助申請人與救助部門申請訴求和辦理結果的高效對接。
為加強組織保障,該區制定下發了《秦州區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職責分工及流程》、《秦州區急難救助暫行辦法》、《秦州區開展“救急難”工作方案》,統一配備服務人員和設施,設立服務標識牌,提供各種便民資料,制作上墻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申辦審批辦理流程、工作崗位職責和監督舉報投訴電話,使群眾廣泛了解相關政策,有效開展對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監督。此外,該區還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辦理結果反饋跟蹤制和急難求助“首問負責制”,確保困難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
養老服務事業, 讓廣大老人安度晚年
“在敬老院里,吃飯有人端,生病有人管,平時看看電視,鍛煉鍛煉身體,晚年生活滋潤得很哦。”在天水鎮敬老院里,談起晚年生活,79歲的李建國老人很滿意。在該區城市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很多老人在這里看電視、玩棋牌、唱歌、跳舞、健身,樣樣玩得開心。
目前,秦州區農村共有五保戶1413戶、1519 名,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從3180元提高到3504元。
今年以來,該區全面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重點實施,不斷增加和改造養老機構床位,積極建設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并為廣大困難家庭的高齡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急、助醫等居家服務,形成良好的養老服務體系。今年,該區新建和改擴建成68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全面實施農村福利院提檔升級活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規范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目前,建成農村日間照料中心19所,建成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所,開啟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楊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