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記天水市秦州區農技站農藝師史娟娟

她有油菜花的平實,寄形窮鄉,用青春演繹反哺深情
她有油菜花的燦爛,善做善成,用生命的奮進開創工作新局面
她有油菜花的執著,一往無前,用超凡的勇氣和智慧助民致富
史娟娟,女,漢族,現年37歲,中共黨員,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農學學士,現任天水市秦州區農技站農藝師。一個平凡的農技站農藝師,十三年如一日的從事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工作,晝夜寒暑,善做善成,不辱使命,在推進天水市農業進步的進程中,記載著她立足平凡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光輝足跡。

加強理論學習 堅定理想信念
該同志能夠積極參加農業局及站上的各項政治學習,主動接受政治教育,自覺加強思想鍛煉。除組織安排的學習外,能堅持自學黨的會議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黨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等知識。結合“兩學一做”精神,嚴于律已,勤于學習,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養、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堅定了政治立場,在學習中自覺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曾先后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她參與完成的《甜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天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特種玉米優良品種引進試驗及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獲秦州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玉米新品種登海3521高產集成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秦州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種獎勵。2015-2016年承擔秦州區科技局列項項目《新型油料作物芥藍一號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在今年的市級檢測中獲得天水市農科所專家的一致好評。
與甘肅省農技推廣總站及項目參與縣區技術人員共同編寫的《中國西部小麥苗情監測與管理》一書,于2012年由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她經過多年多點對冬油菜栽培進行試驗示范,總結編寫出了《秦州區冬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全膜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栽培技術要點》,作為下鄉給農民技術培訓的資料已在全區廣大農民手中廣泛流傳。與同事共同編寫的《秦州區冬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實用技術手冊》作為我區冬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實用技術培訓資料發放給農民,很好地指導了農民種植全膜冬小麥技術標準化。在省級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2篇。論文《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對比試驗結果簡報》一文發表于《甘肅農業》2009年第一期!度るp壟溝播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結果初報》一文發表于《甘肅農業》2009年第二期。

牢記宗旨 做好本職 服務“三農”
煦暖的春風拂過羲皇故里,在錯落有致的白墻黛瓦間,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黃奪目,彌漫著幽香,沁人心脾。鶯歌燕舞,柳綠桃紅,構成人間的桃花源。
秦嶺鄉,天水市秦州區冬油菜中心示范片。示范田里07臨延2-9、07皋蘭DQW-1-3、隴油7號、寧油2號、平油1號、美切實(歐洲引進)、天油10號等,金黃的油菜花鋪天蓋地,搖曳婀娜。經歷長達三年的多點區試試驗,從18個新品種中篩選出適宜天水市秦州區種植的3個冬油菜新品種,解決了困擾農民多年的冬油菜品種更新換代問題。
。M新品種。新品種引進試驗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是推動農業生產向高產、優質、高效邁進的有效途徑。在站上同事的配合、共同努力下,2006年引進特種玉米新品種31個,其中引進甜玉米品種13個、糯玉米品種18個,種植在秦州區西十里良種場。篩選出適合我區的綜合性狀優良的甜玉米品種4個,糯玉米品種3個。2013—2014年引進冬油菜品種16個,分別在齊壽鄉松李村和關子鎮西宛村種植,品種分別為:07蘭天2-2、07蘭MXW-1-3、07臨延2-9、07皋蘭DQW-1-3、隴油6號、隴油7號、06468、07302、0737、天油4號、寧油2號、平油1號、美切實(歐洲引進)、天油8號、冬油1號、甘雜1號。2015年引進冬油菜品種16個,試驗種植在秦嶺鄉暢達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種分別為:09鑒2;隴12;07皋延2-3;華油雜62;華油雜61;07臨MXW1-1;隴12;09秦川鑒8;09秦川鑒77;07蘭天2-2;10191;天油7號;07302;天油10號;09蘭9889-5;09鑒11。通過連續幾年的多點區試試驗篩選出適宜我區示范推廣種植的冬油菜新品種3個,解決了我區冬油菜品種的更新換代問題,以提高我區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剿魍茝V新技術。在引進新品種的同時,她還積極探索了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二茬穴播種植冬油菜技術,此技術是在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節本、增效、免耕的一膜兩年用栽培新技術。由于這項技術節約了地膜成本,地膜的保溫保墑又能提高油菜產量,真正的節本增效,所以農民對此項技術接受快,種植面積快速增大。此項技術的播種時間、播種密度等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為了尋找此技術在我區種植的最佳播期和最佳密度,她和站上同事做了大量工作,她2013年在齊壽鄉松李村、2014年在關子鎮西宛村、2015年在秦嶺鄉中心村設置并種植試驗,三年在不同地方重復設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與露地種植對比試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播期試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試驗,在密度試驗里設置設置每膜3行、4行、5行、6行、7行,株距都是15cm,小區面積3.3m×6m=19.8m2。從試驗的設計、種植到試驗田的田間管理、數據記載,收獲期試驗田測產,她經常在試驗田里一呆就是整整一天又一天,冒著初春的大風、頂著炎炎的夏日,有時還是冒著大雨,為了試驗數據更準確,她和同事兢兢業業,奮斗在田間地頭,她刻苦鉆研,經過多年多點試驗示范和對試驗數據科學嚴謹的分析,終于探索總結出了此技術的在我區的最佳播種時期為8月下旬。播種密度:穴距15cm,每穴留2株,甘藍型油菜每膜3行,白菜型油菜每膜5行的種植模式,并總結編寫出了《全膜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栽培技術要點》,填補了我區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二茬穴播種植冬油菜技術空白,很好的指導了農民冬油菜種植,提高了油菜產量和品質,為我區的油菜產業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建立示范基地,發揮輻射功能。在站上和同事的支持配合下,2013年建成齊壽鄉松李冬油菜示范點;2014年建成關子鎮西宛冬油菜示范點;2015年建成秦嶺鄉中心示范點。在示范點建設中,她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在良種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后茬種植冬油菜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花期葉面追肥技術等方面給示范點農民做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尤其在秦嶺鄉中心村的培訓,和農民面對面交流,解決農民困惑的油菜苗期管理及病蟲害問題,取得了當地農民的一致好評。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大力帶動提高了示范區周邊鄉鎮農民冬油菜栽培技術水平。
。訌娍萍寂嘤,提高科技素質。在搞好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及示范點建設的同時,在冬油菜生長關鍵時期:播種期、返青期、抽薹開花期, 有時還是趁農閑時節,她深入基層,和農民面對面的開展交流和培訓。這些年,秦州區平南鎮王坡窯村電教室、齊壽鄉楊家山小學教室、關子鎮西宛村示范點田間、關子鎮馮集村委會、關子鎮柳家溝戲臺上、秦嶺鄉關硯村委會等地都留下了她培訓農民、傳播科學種田的足跡。有一次在關子鎮西宛村的培訓中,有個農民問她油菜生長后期桿莖容易折斷,他打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藥,不起作用,經過她詳細詢問并實地查看油菜病株,發現當地農民把油菜菌核病病害和油菜莖象甲蟲害混淆了,用防治菌核病的藥防治莖象甲。油菜菌核病病害和莖象甲蟲害后期表現都危害油菜莖部,并且莖部容易折斷,她當時就給農民做了詳細的病害和蟲害區分,并告訴農民菌核病病害和莖象甲蟲害防治方法,還舉一反三給當地農民普及了油菜其他病蟲害識別及防治方法。油菜莖象甲危害很大,防治不好有時會造成全田一半油菜苗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通過對示范點農民的培訓,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對油菜病蟲害的識別及防治水平。對周邊其他農民科學種田也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在和農民交談的時候,她深切體會到了,作為農技人員,深入基層,和農民打成一片,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農民得到幫助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能讓農民更好地科學種田,為增加農民收入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精準扶貧 一絲不茍 任勞任怨
2015年8月,史娟娟被單位抽去扶貧辦做鄉鎮《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審表員。9月又被局里報為農業局扶貧專干。工作期間,她沒有因為
《精準扶貧—富民產業戶級采集表》的鄉鎮培訓工作;富民產業鄉鎮精準扶貧紙質版填表審核工作;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大數據平臺審核工作,她負責在大數據平臺上對各鄉鎮報上的《精準扶貧—富民產業發展信息戶級采集表》信息進行核對和糾錯,隨時就存在的問題給鄉鎮打電話,讓鄉鎮及時糾錯,并給扶貧辦報送16鄉鎮填表進度。因為全省大數據平臺的變動,她經常在秦州區建檔立卡群里隨時就鄉鎮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填表培訓。在大數據平臺運行期間,她隨時在監測數據變動,并及時給局里提供最新動態,以便局里更準確的統籌精準扶貧工作。制定農業局考核鄉鎮細則及區政府考核農業局初稿。2015年12月,好還參與了對鄉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績考核細則”。

她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愛崗敬業,腳踏實地,認真負責,能夠圓滿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如今,她依舊堅守在基層農技推廣戰線上,為油菜生產辛勤地忙碌著,她沒有華麗的言語,也沒有耀眼的成績,就拼一股子鉆勁、拚勁,為油菜生產默默地奉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