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秦州區第七次黨代會召開以來的五年,雖然只是歷史長河里的一個小小片段,卻注定會在秦州大地上被深刻銘記。五年來,在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中,全區上下砥礪前行、勵精圖治,每一次滿載希冀的出發滲透著智慧和勇氣的探索;五年來,全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在秦州大地鋪開;五年來,全區上下在區委“六大戰略”部署下,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在“富民強區”新跨越中邁出了堅實步伐。在中國共產黨天水市秦州區第八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秦州區委外宣辦開設【回眸發展路 喜迎黨代會】專欄,從多側面、多角度梳理展現全區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及黨的建設中的豐富經驗、輝煌歷程,營造良好氛圍,掀起宣傳熱潮,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鼓舞干勁,努力把秦州建設成為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帶頭區、核心區,繁榮文明和諧現代新秦州、宜居宜業宜游幸福新家園。
秦州區生態美區篇:綠色發展的鏗鏘步伐

(秦州區外宣辦 裴振剛 辛恬)五年來,全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總體目標,按照“生態美區”戰略安排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并舉,生態建設、流域治理與綜合開發相結合,積極實施“三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等重點工程,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66.6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40.67萬畝,中德合作造林6.189萬畝,造林補貼試點任務3.1萬畝,森林撫育建設任務6萬畝。

截止2015年底,全區森林面積達71.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5.6%。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全區有林地面積增加5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5.8個百分點;治理陡坡耕地16.1萬畝,綠化宜林荒山荒坡47.2萬畝。工程區水源涵養和遏制水土流失能力明顯加強,全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71.7%,土壤侵蝕量減少54.1%,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五年來,秦州區“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啟動實施,達到了涵水源、保水肥、增資源、拓財源的目的,實現了市區南北兩山綠化由綠化型向美化型、游憩型、拓寬城市立體空間的徹底轉變和全區宜林荒山的全面綠化,森林覆蓋率凈增10.5個百分點,全區主干線公路綠化覆蓋面逐年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和國家重點公益林工程的建設,使全區53.38萬畝公益林和41.13萬畝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對加快改善全區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年來,秦州區按照“綠化城市、美化城市、服務城市”的宗旨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建設要求,共栽植各類樹木1700萬多株,綠化地埂190萬米,綠化道路64公里,完成退耕還林3.14萬畝,大地埂綠化及荒山造林4.86萬畝,總綠化面積達到了18.8萬畝(向面坡共計19.6萬畝),城區兩山綠化率達到了96%,兩山區域溝道、河道得到有效治理,形成了“一路、兩帶、五園、八片”的建設格局。隨著南郭寺、玉泉觀、豹子溝珍稀植物園、皇城堡等一批高規格、上檔次的景區的深度綠化,兩山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市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五年來,通過采取“義務植樹、市區聯動、全線包干、一年定植、三年管理、適時補栽”的方式,由市、區四大組織領導和市、區138個部門10500多名干部職工參與完成地塊鎖邊綠化302公里,共栽植云杉、油松、塔柏等1.5米以上大苗共15.1萬株(其中:義務植樹栽植12萬株,專業工程隊栽植3.1萬株);荒坡、荒溝綠化采用工程承包造林的方式完成1500畝,共栽植側柏25萬余株。完成了徐禮、天江公路及各鄉鎮通村道路、產業路等綠化186公里,栽植大柳樹、香花槐、塔柏、側柏、柳樹、截桿刺槐等各類苗木5.42萬株。

五年來,圍繞“耕地退耕建果園,常青樹木鎖地邊,深度綠化成效顯,荒坡荒溝換新顏,整合項目投一線,齊心奮戰攻難關”的工作思路,建設內容包括地埂鎖邊綠化、耕地退耕綠化、宜林荒坡荒溝綠化、疏林地補植綠化和村莊小景觀綠化五大塊,一年規劃,兩年實施完成。目前,已完成地埂鎖邊綠化長度272公里,栽植雪松、塔柏、云杉、油松各類苗木13.6萬株;退耕還林面積5581畝,栽植蘋果、核桃等苗木25.561萬株;宜林荒坡荒溝綠化面積1798畝,栽植側柏、香花槐、丁香、連翹、紫葉矮櫻等苗木39.56萬株;疏林地綠化面積2372畝,栽植側柏、香花槐、丁香、連翹、紫葉矮櫻等花灌木苗木26.1萬株;村莊小景觀綠化涉及皂郊鎮皂郊村、王家灣、楊川、店鎮、楊灣、硤門、潘集寨、張董等8個行政村,綠化方式依據實際地形進行造景綠化。

(南北兩山綠化情況)

(南北兩山綠化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