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憶往昔歲月崢嶸,看今朝春光明媚。沐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市、區黨代會、“兩會”精神的東風,全區上下鉚勁揚帆、乘勢而為,發展信心更足、勢頭更猛。一年來,每一次滿載希冀的出發,滲透著區委區政府決勝小康的智慧和勇氣;一年來,每一次砥礪前行的實踐,凝聚著廣大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和期盼。近日來,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雷鳴同志帶領區四大組織領導及各鄉鎮、區直各部門負責人,圍繞全區農業農村工作開展“大查大比”活動,在精準扶貧的主戰場尋先進、樹樣板,在決勝小康的征程中找差距、鼓干勁。區外宣辦在媒體開設【大查大比】專欄,全方位、廣角度、多領域梳理各鄉鎮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戰略部署,完成“515”行動計劃、“61111”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集中展示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領全區上下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風貌、新氣象;大力宣傳通過大查大比活動形成的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用人導向、干事創業的生態環境;激勵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鼓舞干勁、堅定信念,為建設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區帶頭區凝心聚力、營造氛圍。
楊家寺鎮:培育富民產業 改善人居環境

(秦州區外宣辦)一年來,楊家寺鎮緊緊圍繞區委“六大戰略”和“七區建設”目標,立足鎮情實際,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統攬,以“兩學一做”、雙聯行動為契機。確定了“12356”發展思路,即:圍繞1個目標(以楊家寺鎮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抓好2大建設(楊家寺街道提升改建和易地扶貧搬遷建設),打造3大特色(晚熟大櫻桃、中藥材和高原夏菜),發展5大產業(果品、畜牧、設施蔬菜、中藥材和鄉村旅游產業),建成6個基地(川區晚熟大櫻桃和設施蔬菜生產貯藏基地、東山梁萬畝果品基地、北河片區萬畝中藥材種植加工基地、林緣區畜牧養殖基地、大莊天然草原旅游基地、白家溝梁牡丹園休閑基地)。努力建設富裕文明的青山綠水楊家寺。

培育富民強鎮五大產業
中藥材。引進茂豐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流轉鄭宋等4個村土地4193.6畝,建成藥材種植大棚258座,種植白芨、麥冬、皂刺、枳殼、板栗、金櫻花等中藥材,探索了我鎮發展中藥材之路。

高原夏菜。依托金土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中川等村流轉土地1000畝。今年新建鋼架大棚186座,共建成大棚372座,種植馬鈴薯、大蒜、辣椒等蔬菜,發展勢頭良好。
果品產業。2016年新建果園4700畝(核桃4400畝、櫻桃300畝)。目前,全鎮發展果品8000畝。

畜牧養殖產業。我鎮林緣區水草豐富、發展畜牧養殖業條件優越。已建成3個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規模羊場,2個養牛基地,1個七彩山雞養殖基地,畜牧養殖業已成為我鎮林緣區發展的主導產業。

鄉村旅游產業。大莊村擁有天然草原面積近300萬平方米,適合發展草原旅游業。我們正在建設通往草原的道路13公里,其中硬化路6公里,沙化路7公里。計劃對草原進行改造,并建設旅游配套設施。在白家溝梁建設牡丹園600畝,也將成為觀光旅游的新景點。

改善人居環境五大建設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施士子、鄭宋等6個村村內綠化亮化,安裝太陽能路燈363盞。新建文化廣場1525平方米,硬化巷道4800米,實施楊家寺東街改造工程。
通暢工程。實施楊家寺北具——藉口鎮鐵爐、三灣梁——石馬、白家溝梁——下白14.2公里通暢工程。
易地搬遷。實施蘆子灘、水灘坪、土盆、煤灣4個貧困村365戶1607人的易地整村搬遷項目。蘆水新村已完成190戶房屋封頂,土煤新村正在場地平整。

農貿市場。新建農貿市場一處,占地21畝,總投資4200萬元,目前已建成商鋪65套。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并。
鎮政府辦公樓加固維修建設。楊家寺鎮政府辦公樓建于80年代,年久失修,加之受地震影響,地基下陷,樓體出現嚴重裂縫,樓頂四處漏水,墻面粉層脫落,嚴重影響正常的辦公和干部的生活。我們多方籌措資金80多萬元,加固地基、做防水、內外墻刷新、院內鋪設滲水磚和硬化、更換所有門窗和職工宿舍舊床,維修會議室,配齊辦公桌椅。改善了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增強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社會事業發展五大措施
黨的建設扎實有效,多種形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按程序依法完成黨委、政府、人大換屆工作;調整村班子,優化村干部隊伍;舉辦慶祝建黨95周年活動,認真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市區黨代會及“兩會”精神;新發展黨員11名,落實黨建工作七項重點任務,抓好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完成陣地續建4處,新建蘆水陣地600平方米。

嚴格按照精準扶貧工作程序和各級要求開展工作,落實脫貧措施,精準管理貧困人口,目前有貧困戶1163戶5233人,到今年底將實現立志、大莊2個村脫貧和1572人脫貧。落實“853”掛圖要求,規范各類資料。互助資金總規模已達到470萬元,落實精準扶貧貸款6481萬元,611.72萬元雙助貸資金已全部下撥。

協調啟動楊家寺中心小學搬遷,楊家寺中學寄宿學生住宿樓,士子、鄭宋幼兒園建設等民生項目。爭取鄉鎮文化站和鄉村舞臺建設資金26萬元,為7個貧困村建設鄉村舞臺,配齊體育健身設施,綠化亮化躍馬等5個文化廣場。已完成10個幫聯單位,10個鄉鎮站所,共860名干部與全鎮20個行政村的3371戶農戶的對接工作,調處糾紛23起,解決急事難事、幫辦實事好事33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