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率先跨越發展,建設首位之區,秦州區文化館2016年被文化部評為全市首家“國家二級館”。 近年來,秦州區文化館緊緊圍繞區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區文廣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的工作原則,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及隴東南經濟社會文化帶頭區核心區為統領,秉持“博廣、包容、傳承、發展”的理念,以《秦州區五個一十百千群眾文化工程規劃》為依托,以打造文化大區、文化強區和文化名區為戰略,按照“送文化、種文化,買文化、賣文化”,“百姓點單、政府配送、網上預約、互聯互通”,“全民藝術普及——共享改革紅利”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堅持將高雅藝術送下鄉,民俗文化帶進城,達到了“一鄉鎮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的基本目標,扎根基層,服務群眾,開展了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系列文化活動,指導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等群眾性文化蓬勃發展。創建了鄉村記憶博物館,引進了非遺博覽園,在組建特色文藝團隊、開展文化藝術培訓、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培育文化品牌、提升區域文化品位、統籌城鄉文化協調發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被文化部評為全市首家“國家二級館”。

二、元旦春節等“節慶”系列文化活動及“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常態化進行,城鄉聯動,異彩紛呈。在2016年元旦、春節、六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期間,舉辦了“金猴獻瑞”文藝匯演4場、“水墨秦州”全區美術寫生作品展,“童心童畫”秦州區青少年兒童書畫作品展、“花好月圓夜?細品寄情思”秦州區慶中秋輕音樂專場演出等風格迥異,形式多樣、琳瑯滿目的文化活動,營造出昂揚喜慶、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啟動了“丙申祈!鼻刂輩^鄉鎮社區春節文化巡禮活動,深入一線,貼近群眾,指導鄉鎮及七個街道辦事處的下轄社區開展春節文化活動,統籌城鄉文化協調發展。百姓大舞臺的文藝演出更是好戲連臺,常年不間斷演出,春節前后在西關、移動公司、佳水岸小鎮等百姓大舞臺展演點,舉辦了40余場民俗匯演,豐富多彩、不同藝術門類的精彩活動,滿足廣大群眾多樣的文化需求,讓城鄉群眾在享受文化盛宴中歡度佳節,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三、“文化之春”慰問環衛工人大型演出等公益性文化親民活動關注民生,情系百姓,反響良好。關注弱勢群體,熱心公益事業,送文化進千家萬戶。1月31日晚,在秦州劇院隆重舉行了秦州區2016“文化之春”慰問環衛工人大型公益演出,此次演出活動,是我市首次高規格的慰問環衛工人公益演出,精彩的文藝匯演豐富了環衛職工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一線環衛職工的關懷,對環衛事業的重視,對“美麗秦州建設”的殷切希望,演出現場天水浙江商會、天水博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30余家愛心企業為環衛工人捐贈了現金物品,喚起社會各界對環衛工人的關心支持,樹立了尊重理解環衛工人勞動的良好社會風尚。另外,先后組織50余名書畫家在陜省會館、玉泉鎮煙鋪村、秦州農村合作銀行、七里墩羅一社區等處舉行“迎春納福 送春聯,送祝福,進萬家” 、“金猴獻瑞-新年納!贝郝摯蟀菽甑裙嫘晕幕H民活動。

四、秦州區非遺博覽園項目選址科學,論證周密,已落地生根并成功立項,前期工程建設有序推進。自2015年積極盤活社會資源,引進秦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項目以來,多方辦理相關手續,目前國土、規劃等部門已順利通過,天水市規劃局出具了紅線圖,發改委已正式立項。該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資1400萬元,集非遺保護、文化創意、文化產業、觀光旅游于一體,對于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步發展、非遺傳承保護和成果創新發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被列為我區2016年文化產業重大項目。

五、高規格舉辦“秦風雅韻”秦州區祖脈文化展示展演活動,華陰老腔等為2016第27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非遺展演助興演出。2016年節會期間,策劃并承辦了“秦風雅韻”秦州區祖脈文化展示展演周,以“傳承祖脈 禮贊天水”為主題,以“一城兩域十一館,三臺八街十六門”的場館布局,還原了記憶中的老天水,通過秦州歷史文化遺產項目和文化創意產品的展演展示,集中展示了秦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期間,特邀華陰老腔前來助陣演出,并舉行了100余場各類民俗演出,組織秦州嗩吶、小曲、鞭桿舞等我區優秀非遺保護項目參加全市非遺展演,得到了市區領導的肯定和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達到了“追溯祖脈、傳承人文、宣傳秦州、促進發展”的目的。

六、全民藝術普及,講好中國故事,成功創辦并免費開放“育生書院”公益性文化講堂。2016年3月啟動了“育生書院”公益性文化講堂,致力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民間藝術文化,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先后邀請民俗專家吳治中老師以《社火的歷史起源及演變發展》,天水國學書院院長康云峰以《伏羲易學文化生命探源》,中國杜甫研究常務理事、天水師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教授聶大受以《杜甫在秦州》等為題,舉行8期了講座,深受群眾歡迎。

七、“爭排頭當標兵--秦州發展齊奮力”、“精準扶貧”主題文化活動頻繁,彰顯社會正能量。著力強化價值引領、典型引領,在龍城廣場舉行“爭排頭當標兵--秦州發展齊奮力”主題文藝演出,先后在齊壽、秦嶺等鄉鎮開展了16場“慶元旦。 迎新春”秦州區精準扶貧文化惠民專場文藝演出,推動“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筑牢艱苦奮斗、拼搏奉獻的精神之柱,提“開拓創新之神、鼓求實苦干之勁、盡樂于奉獻之責”,用比學趕超的勁頭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用搶先機、爭排頭、當標兵的氣勢決戰決勝全面小康。

八、“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知識進課堂”活動走進高校及全區中小學,成為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性和品牌化活動。先后開展了“秦風雅韻”秦州區傳統文化進高校走進天水師院;秦州區“祖脈文化”校園行暨非遺知識進課堂活動走進天水市三中專家學者座談會、 “慶祝第32個教師節”暨“祖脈文化校園行”走進天水市新華門小學文藝演出、“迎國慶—秦州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天水市五中第18屆藝術節”師生書畫攝影展活動、“新征程-新跨越”2016秦州區傳統文化走進天水四中活動,通過非遺知識講座、民間絕活展示、非遺問卷調查、書畫名家筆會、傳統技藝展演、綜合文藝演出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傳統音樂、舞蹈、書法、國畫、秦腔、剪紙、泥塑、風箏、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帶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廣大師生近距離了解傳統文化,激發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熱愛,這一活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也成為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示范性活動。

九、秦州鄉村記憶博物館成為全省“歷史再現”示范工程及市區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待參觀群眾5萬余人次。秦州鄉村記憶博物館自建成并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了全國各地游客5萬余人,國家省市區領導多次觀摩調研。7月,參加全省文化重點工程建設推進會暨文化產業調度會的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言順,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帶領的甘肅省“鄉村舞臺”、“文化集市”“歷史再現”三個領導小組和“文化提升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的各個成員單位的負責同志,省市州委宣傳部、文廣新局和文物局負責人等近200人分兩批次參觀了秦州區鄉村記憶博物館文化工程運轉情況及秦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8月12日,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主任李立中帶領調研組赴秦州調研農村文化實用人才建設情況,在省文化廳和市區領導陪同下參觀鄉村記憶博物館并召開現場座談會。

十、秦州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天水雕漆、絲毯等優勢項目已邁出國門,走向世界。除了充分利用節日、節會組織各類非遺展示展演外,積極推薦天水雕漆、絲毯、竹雕、泥塑、古琴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加敦煌文博會、蘭洽會、西交會、廣交會等大型交流展示活動。天水絲毯、雕漆國家級非遺項目更是在埃及參加甘肅文化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秦州非遺保護成果。通過各類展示展演,推動各級非遺項目產品銷售,省級非遺項目天水泥塑傳承人參與了天水文廟大成殿建設項目,天水呱呱、天水絲毯等各類非遺項目年總產值約800萬元。同時,不斷拓寬非遺項目領域,積極申報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多次邀請我市知名學者、民俗專家召開省級項目申報論證會,對符合條件的天水黑社火,天水古琴制作技藝等6個項目,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完成項目文本和光盤制作,力爭再添省級保護項目,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齊頭并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