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憶往昔歲月崢嶸,看今朝陽光明媚。七月的秦州,赤日炎炎,藉水湯湯,全區上下鉚勁揚帆、乘勢而為,發展信心更足、勢頭更猛。一年來,每一次滿載希冀的出發,滲透著區委區政府決勝小康的智慧和勇氣;一年來,每一次砥礪前行的實踐,凝聚著廣大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和期盼。近日來,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雷鳴同志帶領區四大組織領導及各鄉鎮、區直各部門負責人,圍繞全區農業農村工作開展“大查大比”活動,在精準扶貧的主戰場尋先進、樹樣板,在決勝小康的征程中找差距、鼓干勁。區外宣辦在媒體開設【大查大比】專欄,全方位、廣角度、多領域梳理各鄉鎮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戰略部署,完成 “61111”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集中展示一年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領全區上下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風貌、新氣象;大力宣傳通過大查大比活動形成的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用人導向、干事創業的生態環境;激勵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鼓舞干勁、堅定信念,大力實施“六大戰略”,積極構建“七彩之區”,為建設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區帶頭區凝心聚力、營造氛圍。
齊壽鎮:打好旅游文化牌 拓寬群眾致富路

齊壽鎮肖崖村位于齊壽鎮東部,距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全村現有人口132戶653人,其中有貧困戶11戶5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894畝,果園面積850畝。該村居住地勢較高,受2013年多次強降雨等地質災害影響,全村出現2處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直接威脅到55戶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難度大。為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改善村莊面貌,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經村兩委商議、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決定對肖崖村55戶村民進行易地扶貧搬遷。
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同時,肖崖村對舊村進行美化建設,對村容村貌進行全面改善。

為進一步改善全鎮旅游文化形象,促進全鎮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游客對齊壽的第一印象,鎮黨委、政府高瞻遠矚,對齊壽山門及周邊環境進行改善,爭取扶持資金120余萬,在齊壽山山門新建2600平方米文化廣場一處。在廣場內建設仿古涼亭兩座;結合地質資源開引泉水一處,取名“兌泉”;取奇峰山石一塊,上書“齊壽山”字樣;依齊壽山分水嶺山勢,立分水界碑三塊,分別提書“齊壽山分水巔”、“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廣場周邊配套種植蒼松翠柏百余棵,硬化場地800平方米,鋪滲水青磚15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8盞,完成廣場綠化、亮化、美化。通過文化廣場建設,充分發掘了齊壽山旅游文化資源,助推了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為提升齊壽山知名度和推進齊壽山旅游文化建設項目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郊區蔬菜種植面積銳減,蔬菜價格居高不下。為保證蔬菜供應滿足市場需求,改變外供蔬菜價格高、品種單一的局面,經鎮黨委、政府與農業局等相關農口部門聯合調研,決定在松李村規劃實施蔬菜大棚建設,為松李村及周邊群眾打造一項增收、致富的新興農業特色產業。

松李村蔬菜大棚基地建設是全鎮特色農業發展的一項標志性工程。該項目由天水市秦州區順豐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主導建設,設及農戶146戶,568人。項目規劃于2017年3月10日開工建設,5月30日完工,為期80天。項目預算投入資金560萬元,規劃總面積220.2,計劃建成蔬菜大棚360個,連棟溫室育苗大棚4個,辦公區280平方米,儲藏室2000平方米,以區位面積劃為6個區,棚內以種植西紅柿、線椒、黃瓜、油菜等反季節蔬菜為主。
松李村大棚蔬菜基地建成后,將按照“3+3”的機制運行,實現投入、運行和管理的良性互動。三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培訓、統一管理。三創新:一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體系建設,積極構建育苗、技術、種植、銷售產業鏈;二是組建專門的合作組織,帶動產業躍升,確保蔬菜種植生產、銷售的正常運行;三是打造示范品牌,將良種引進、技術推廣、品牌建設歸為一體,實現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該基地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80萬元,直接帶動受益農戶146戶,就地轉移勞動力500余人,有效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加速推進全村乃至全鎮的精準脫貧工作。一是滿足全鎮及周邊鄉鎮群眾新鮮蔬菜供應,解決蔬菜品種價格問題,通過轉移勞動力及反季節蔬菜的種植和銷售,增加農民收入;二是以點帶動全鎮乃至秦州西南片區蔬菜生產發展,解決農民就業,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社會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