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憶往昔歲月崢嶸,看今朝陽光明媚。七月的秦州,赤日炎炎,藉水湯湯,全區上下鉚勁揚帆、乘勢而為,發展信心更足、勢頭更猛。一年來,每一次滿載希冀的出發,滲透著區委區政府決勝小康的智慧和勇氣;一年來,每一次砥礪前行的實踐,凝聚著廣大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和期盼。近日來,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雷鳴同志帶領區四大組織領導及各鄉鎮、區直各部門負責人,圍繞全區農業農村工作開展“大查大比”活動,在精準扶貧的主戰場尋先進、樹樣板,在決勝小康的征程中找差距、鼓干勁。區外宣辦在媒體開設【大查大比】專欄,全方位、廣角度、多領域梳理各鄉鎮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戰略部署,完成 “61111”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集中展示一年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領全區上下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風貌、新氣象;大力宣傳通過大查大比活動形成的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用人導向、干事創業的生態環境;激勵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鼓舞干勁、堅定信念,大力實施“六大戰略”,積極構建“七彩之區”,為建設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區帶頭區凝心聚力、營造氛圍。
娘娘壩鎮:發揮生態資源稟賦 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張山村位于娘娘壩鎮西南部,全村共有129戶724人,黨員24名,耕地面積2210畝。張山村河谷川臺區光照充足,水源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海拔在1649.8-1674.1米之間,是自然條件下生產高原夏菜的理想之地,群眾蔬菜種植積極性高,小型蔬菜種植戶10余戶。今年,娘娘壩鎮黨委、鎮政府自我加壓,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揮優勢,先試先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已建成張山蔬菜種植基地一處,已完成土地流轉1000畝,土地平整500畝,建成育苗日光溫室2座(60m*8m),建成蔬菜大棚135座,已育各種蔬苗60余萬株。

小南峪村位于秦州區娘娘壩鎮西南部,是娘娘壩鎮重點貧困村。全村有童家磨、夾馬巷、朱家地溝3個自然村,共有122戶655人。全村耕地面積2202畝,退耕還林501畝,荒山造林1.1萬畝,有私營林場3家。2014年小南峪村實施整村易地搬遷工程,2015年搬遷至錢家壩安置區。截止2016年底,全村有貧困戶12戶57人。貧困發生率8.7%。今年,娘娘壩鎮黨委、鎮政府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核心目標,創新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多措并舉,走出了一條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農業之路,打造了小南峪水產品(小龍蝦、螃蟹)養殖場示范點。

沿川村位于娘娘壩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5公里,轄沿川、郭家鞍子、楊集3個自然村。全村共137戶745人,耕地面積2220畝,林地面積5000畝。今年以來,娘娘壩鎮黨委、鎮鎮政府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有關精神,按照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便利、村容村貌潔美、田園風光宜人、富民產業發展、村風民風和諧”的總體要求,緊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村莊整潔、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文明創建等重點,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的,力求“美”、注重“實”、突出“富”、做到“精”,彰顯生態環境魅力,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把沿川村建成“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現代化新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