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外宣辦8月6日訊(劉可)近日,司法部、民政部發布通知,表彰803個村(社區)為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天水市秦州區七里墩街道海林社區名列其中,這也是秦州區首個獲此殊榮的社區。

走進海林社區,法制宣傳海報所處可見,而在社區的調解室里,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調解居民矛盾。由于樓上住戶防水沒有做好,導致樓下滲水,雙方發生爭執。得知情況后,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介入,把兩家戶主請到了調解室,經過現場調解,樓上住戶同意立即找專業人士維修,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常態化開展普法工作,調解居民矛盾,是海林社區開展的“法治海林﹒幸福社區”舉措之一。通過調解,能夠有效解決居民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同時通過法制宣傳、法律咨詢等引導居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近年來,秦州區七里墩街道海林社區以打造“法治海林﹒幸福社區”作為“一居一品”特色工作,逐步完善了各項制度。主導轄區單位,利用轄區資源互助共建,加強民情收集、問題評估,找準問題切入口,通過集體決策、民主監督等方式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作用于社區民主法治建設。
七里墩司法所所長張文萍告訴記者:“我們平時的主要工作包括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等等,在這幾項工作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民調解工作。在人民調解工作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但是通過和社區干部一起耐心細致地做工作,矛盾基本都能化解。一旦遇到比較棘手的矛盾糾紛,還會通過和法院、派出所三方聯動進行解決!
平時,社區的工作人員還會對轄區內矯正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進行入戶走訪,詳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目前從事職業、就業愿望、將來打算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耐心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開導他們放下思想負擔,鼓勵他們樹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群眾,海林社區推行了網格化管理模式,轄區內9個網格配備了63名網格管理員,及時收集居民各類訴求。此外,還邀請執業律師、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員開展居民普法課堂講座和“法治夜校”,僅上半年就舉辦講座26期,參加人數超過1000人次。
在此基礎上,社區積極培育社區法律志愿服務隊、“五老”調解隊等群眾組織參與社區普法、調解、公共事務決策等工作,實現了普法宣傳與社區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激發了社區治理內生動力,社區依法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在創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區過程中,海林社區工作扎實,成績顯著,特別是社區自治組織機構健全,民主制度規范完備,普法教育扎實有效,為當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

七里墩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石小勇表示,下一步將在轄區內大力推廣海林社區的治理經驗,通過繼續開展民主法治創建工作使轄區居民群眾的法治意識、自治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社區居委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