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外宣辦8月9日訊(楊晨)為了改變傳統種植結構,盤活土地資源,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去年,大門鎮組織鎮村干部到秦安學習種植花椒先進技術,白寨村黨支部書記白金義通過“取經”,率先引領村民發展致富產業,加快脫貧步伐。

白寨村現有1400畝肥沃土地,多年來村民一直種植著小麥、洋芋等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低下。白寨村黨支部書記白金義在秦安參觀期間看見土壤氣候條件不如白寨村的兄弟縣區,大面積種植花椒,戶均年收入十多萬元時,內心深受觸動,他說:“我感到秦安的土地在天陰下雨這方面,土壤條件不如大門,在參觀時我感到在大門種植花椒會比秦安產量更高,想回來后在大門發展種植花椒。”

“取經”回來的白金義開始逐戶做群眾的工作,動員和鼓勵村民大面積種植效益相對好的經濟作物花椒,他先將自家土地全部種上花椒,他說:“我想帶頭動員冬天全村挖坑,一畝按照三十棵、四十棵花椒苗把坑挖好,對不愿意挖的逐戶上門動員,給大家講種花椒的好處,講以果園建設的帶動下農民富的成功經驗。”
現在白寨村在白金義帶領下每家每戶都種上了花椒,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市場價格,一畝地平均栽種20苗花椒,一棵花椒樹產值1000多元,每畝產值兩三萬元,經濟效益遠大于之前的傳統農作物。同時,大門鎮為農戶免費提供地膜,椒樹苗和技術指導,提高了村民種植的積極性。白金義說:“現在從這一個區域大概有1600多畝,三年以后椒樹掛果,一畝地預計收入1萬元左右。”

白寨村村民白永躍說:“以前村里種植玉米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效益甚微。經過鎮政府給村上提供花椒苗,農民都愿意種花椒,未來將會取得更大收益。”
如今,白寨村的花椒產業園長勢良好,初見規模,三年后將掛果,村民也因此對生活有了更大的盼頭,白金義帶領全村建成了自己的產業園基地。白金義說:“今年大家積極性都很高,根據花椒樹的發展,還有栽種的核桃,讓農民走上致富路,必須要有產業的發展支撐。”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