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古樹留鄉愁】
(一)
尋找古樹 讓年輪講述村莊的故事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9日訊(記者 趙晨輝 楊文慧)在秦州區2442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溫潤適宜的氣候條件在養育秦州兒女的同時,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樹木生長提供了優越條件。據統計,我區遺留下來的古樹名木達20多種,1225株,樹齡最長約為2600年。其中側柏樹最多,其次為國槐,其它還有酸梨、皂莢、榆樹、銀杏、橡樹等,數量之多,品類之盛僅次于揚州,居全國第二。這一株株古樹就像散落秦州的塊塊翡翠,溫婉碧綠,光彩照人。今天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鏡頭,尋找秦州古樹,領略古樹魅力。

“尋找秦州古樹,今天我們走進太京鎮龐家溝村。在村口就被碩大的樹冠吸引著我們,根據秦州區林草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今天來到的這里所看到的兩株古樹,正是我們要尋找的秦州古樹之一,本土的樹種毛白楊,這兩株樹三百年以上的樹齡,在這里就像兩位將軍一樣守護著村子的寧靜,古樹是歷史的見證,同樣它也在這個村子里見證了村民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鼻刂輩^融媒體中心記者周磊現場報道。


在龐家溝村南邊的丁字路口,兩株古樹間隔10米左右,形如傘冠,樹干健碩挺拔,傲然矗立,樹徑約2米左右,密密匝匝的樹枝從樹干距地面約10米處向四周伸張,在兩顆大樹的樹枝的交匯區,層層疊疊的枝葉織成了翠綠色的天然涼棚。村上的老人講,古樹底下是村民們乘涼、聊天、孩子們玩耍捉迷藏的最好去處,也是外村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來的人都愛這樹,來的人都要看看這個樹,因為這古樹其他莊里沒有,陌生人來都要看一看,我10歲的事情還能記起來,就在這里跳著跑著耍哩,樹這幾年又旺了!鼻刂輩^太京鎮龐家溝村村民說。


幾百年來,這兩株古樹見證了這座小村莊的環境巨變、歲月滄桑,用它的一枝一葉向人們訴說著不尋常的漫長日月,護佑著這里的一草一木。
“我長這么大沒有見過把人傷著,把雞兒、狗傷著,掉下來個樹枝安全得很,房又不打,其他不撞,那時候看到這樹大,愛得很,高興地很,沒見過這么大的樹,人感覺就愛在樹底下跳著耍哩,從沒人上去過!鼻刂輩^太京鎮龐家溝村村民說。




龐家溝村有著天水市唯一的毛白楊古樹群,一共有毛白楊古樹三棵,平均胸圍550cm,平均樹高26m,平均樹齡達300年。
“這個古樹群一共有三棵,樹齡最大在五百年左右,從咱們甘肅,甚至西北都是最大的樹了。直徑將近兩米,這個樹還有個特點是生長快,通直圓滿,材質好,尤其是它對楊樹的天敵天?剐蕴貏e好,天牛不危害毛白楊這個樹種,所以它(毛白楊)是天水乃至甘肅推廣繁育的優良品種!鼻刂輩^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程師劉太平說。


隨后,記者來到了龐家溝村以西約15公里的藉口鎮王家河村。這里有一株樹齡150年左右的橡樹,以它發達而奇特的根系而與眾不同。和別的樹不同,它的根有一半裸露在外,盤根錯節、突兀嶙峋、形似盤龍,經過千回百折之后,又把根深深扎入大地,為整個大樹輸送養料。
“這棵樹非常有特點就是根系非常發達。它的根分布在將近50平方米的范圍內,扎下去以后樹根要到10米以下了,你看生在干崖臺臺上,干崖上生長但是你看枝葉繁茂的情況一點影響都沒有,就說明這棵樹樹根往下扎的本性和這種精神,這種力量特別強。”秦州區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程師劉太平說。

橡樹俗稱青岡樹。這棵古青岡樹高約20米,冠幅18米,胸圍230厘米。據村里人講,在19世紀60年代生活困難時期,曾被砍去部分樹枝當柴燒,后又在修路取土時樹根被暴露了出來。后來經當地村民保護,幾經磨難,古樹頑強地活了下來,他仿佛是一位位飽經滄桑而慈祥的老人,輕輕搖晃著枝葉,用他那遮天蔽日的綠蔭和深入大地的根脈訴說著生命的力量。
“我莊里80歲的老人說,這個樹從他記得就這樣一個樹,社教的時間把這個樹枝砍了食堂燒上了,根長得特別好,這棵樹長得特別不容易,到干棱棱上哩!鼻刂輩^藉口鎮王家河村村民王繼周說。
“這個樹干崖上生長,樹的營養全靠遠處的毛細根,但是它生長得很旺盛,盡管在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生長得很頑強,啟發我們越有壓力越抗擊向上的精神!鼻刂輩^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程師劉太平說。


每一株古樹名木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或一段珍貴的歷史,它們見證著秦州的山鄉巨變,承載著廣大群眾的鄉愁情結,更因其不可再生而顯得尤為珍貴,被譽為“活文物”“綠色化石”,具有很高的社會、自然、人文和科學研究價值。守護古樹留鄉愁,明天將帶您去一睹“秦州第一槐”的千年風采,請您持續關注。(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