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1日訊 (記者 楊文慧)良好的基層社會治理是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近年來,秦州區不斷探索實踐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新路徑,堅持黨建引領治理、發展融入治理、服務貫穿治理,全面推進治理精細化、服務便捷化、手段智能化,帶動全區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大城街道在社區規劃圖基礎上細化網格,將小區、單位、網格長、網格員等基礎信息全部納入網格,實行動態化管理,并將社會治理網格與黨建網格“雙網合一”,建立起了“黨員樓長”制度,使黨建引領融入了社區居民生活服務全過程。于此同時,街道在進步巷社區建成街道智慧化綜治中心,將轄區“雪亮工程”、“秦州眼”、城管、環衛、部分小區等監控網統一整合,打造數字賦能群防群治指揮平臺,目前已接入轄區各級各類視頻監控262個,實現街道指揮中心對轄區內信息資源的實時可視化掃描和信息手機歸類分析,全面提升街道處置社會事務、應急突發事件、校園周邊安全的能力。
“值班人員通過轄區內的視頻探頭及時掌握轄區內的情況。遇到特殊情況,值班人員第一時間向網格長反饋,然后由網格長派我們及時去處理,這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網格工作,縮短處理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大城街道辦事處進步巷社區網格員聶玉環說。
“大力推進以智慧大城為核心的‘智慧綜治’、‘智慧小區’的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了社會治安防控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細化和高效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加固了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贝蟪墙值擂k事處綜治辦專職副主任楊秋蝶說。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無疑是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東關街道與東關派出所聯合打造“1+3+X”的社會治理模式,推行社區民警到社區辦公,聯合開展信息采集、人員管理、治安防范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社區社會治理能力。
“進一步加強和創新了社區管理,整合了各種資源進小區、進網格,真正做到了重心下移,警力下沉,服務前傾,達到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睎|關派出所民警候琳說。

東關街道十方堂社區搭建起居民意見收集、協商、解決的議事平臺,定期開展“談談你的煩心事——社區對話”等活動,堅持做到問題矛盾早發現、早調處、早解決。
“我們深化陽光社區創建,踐行方便群眾服務社會的宗旨,建立了一刻鐘便民服務圈,開展了四點半課堂等便民服務,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東關街道十方堂社區工作人員張敬蘭說。
據了解,秦州區將繼續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構建有創新、有示范、符合秦州實際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