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22日訊(記者 楊文慧)近年來,秦州區將發展畜牧產業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突破口之一,通過出臺優惠政策、下派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等,加快推動畜牧業提質增效,實現了畜牧養殖產業發展與脫貧工作的同頻共振,讓畜牧業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楊家寺鎮大莊村生態資源豐富,村子一直有搞養殖的傳統。熊金榮是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干部,從下派到大莊村駐村幫扶的第一天開始,就想著如何將村里的畜牧產業發展壯大。為此,他挨家挨戶進行“嘮嗑”,了解群眾的養殖意愿和困難,講解養殖技術要點及幫扶的政策。
“為大莊村草原補種3000畝種草的面積落實了資金30多萬元,通過這兩年的扶持大莊村人均收入平均達到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萬元,收入從養殖上來說都是可觀的。”秦州區楊家寺鎮大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熊金榮說。

劉成義是大莊村的建檔立卡戶,他雖然很早就開始養牛了,但因為缺乏技術、資金等原因,一直發展得不好。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熊金榮等幫扶干部的技術指導下,他養牛的規模從個位數增加到了30多頭,年收入也達到了七八萬元。
“熊書記,對我們的幫扶很好,草又種上了,種草的錢又有,給我們這些人還有護草員也有工資,熊書記叫我們來培訓可能有五六次了,有什么項目,都給我們投資。” 秦州區楊家寺鎮大莊村養殖戶劉成義說。

產業扶貧做對頭,脫貧致富有奔頭。如今,大莊村通過生態扶貧和產業扶貧的幫扶,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熊金榮和幫扶隊員們也想著讓村里的產業更加壯大,村民致富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下一步就加強技術的培訓,在防疫方面降低牛羊的死亡率,加強培訓,再跑項目,爭取畜牧方面的資金,再辦青貯。因為大莊村冬季缺乏牧草,如果青貯,保證冬季飼料的供給。秦州區楊家寺鎮大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熊金榮說。
同樣,在牡丹鎮馬家堡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燕翔不僅擔負著幫扶工作重任,而且要為村上的三家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當好技術指導。在他的帶動下,三家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青貯飼料包括甜玉米、首蓿、箭舌豌豆共計1000畝,解決了合作社冬季飼料喂養的問題。

“我們三個合作社總存欄數將近1000頭。今年我們畜牧上給兩個合作社落實了500畝糧改飼的項目,鼓勵他們發展壯大。現在我們這個開源牛場也準備下一步擴大規模,存欄發展到將近1000頭。”秦州區牡丹鎮馬家堡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燕翔說。
除了自身的發展壯大外,這三家農民專業養殖合作社還帶動貧困戶15戶,以入股分紅、務工分紅等形式,幫助群眾實現了就近務工,增加了收入。
“燕書記作為村上的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也是咱們畜牧中心的專家,多次給咱們牛場傳授一些好的經驗,來做個指導。”秦州區開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杜彥守說。

產業要發展離不開帶頭人,離不開技術指導,正是許多像熊金榮、燕翔這樣的懂專業挑重擔的優秀干部扎根一線,與群眾手拉手真幫扶,心連心抓發展。他們不僅是村民發展養殖產業的指導員,更是群眾脫貧致富的帶路人。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也會走得更順暢更踏實。(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