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1日訊 (記者 趙晨輝 劉武鋒 黃家佩) 培育和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秦嶺鎮按照“產業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農民有收益”的原則,緊密結合“三變”改革,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生產效益高的“短平快”農業產業項目,為全鎮鞏固拓展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下正是羊肚菌的生長關鍵期,在秦嶺鎮梁家門羊肚菌生產基地里,羊肚菌已經陸續出菌,快速長成。基地技術負責人劉愛民告訴記者,在秦嶺鎮的積極引導下,他們從去年10月份開始種植羊肚菌。今年,他們種植的羊肚菌長勢喜人,預計畝產能達到500斤左右,產值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
“由于管理及時得當,現在非常好,今年產量肯定不會低。看這個形勢應該一畝地產五六百斤沒問題,現在是26個大棚,有20多畝地。銷售渠道現在非常多,供不應求,廣東那邊有多少要多少。”秦嶺鎮羊肚菌生產基地技術負責人劉愛民說。

在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菌種培養室里,蘑菇、木耳等菌種的培育作業正在有序進行。公司負責人吳斌告訴記者,今年他們計劃生產菌包120萬段,其中30萬段平菇,20萬段木耳,將提供給全鎮群眾進行種植,公司全程負責技術指導并以市場價負責回收產品。
“去年引導我們貧困戶試種了一部分,感覺效益比較好,所以今年鎮上要求我們擴大產量,分發到老百姓。鎮上也要求我們菌種的質量把關把好,把老百姓的服務做好。百姓還是跟去年一樣,能賣掉就賣掉,賣不掉我們公司全程負責回收,也是給老百姓一定的保證。”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斌說。

蘑菇和木耳種植收益快,技術門檻低,農戶可在自家閑置房屋和閑置的土地種植。記者了解到,去年,虎林村村民袁保玉在自己家里搭建了一個46平方米的菌棒種植棚,當年就有了不錯的收益。
“咱們鎮黨委政府通過前期對在家的農戶宣傳、動員、摸底、農戶目前對平菇種植需求是20萬棒,木耳是10萬棒,再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公司前期無償提供菌棒。”秦嶺鎮副鎮長甄智兵說。
今年,秦嶺鎮在產業發展上,將繼續堅持走試驗、示范、推廣、服務的路子,將食用菌種植從零星散戶發展為成片連戶,形成大戶帶小戶、老戶帶新戶、富戶帶貧戶共同發展的格局,最終形成全鎮農戶實現規模種植食用菌產業的新局面,讓村民就近在家就能夠發展產業,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