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9日訊(本臺綜合)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來,秦州區堅持以惠民生、增福祉為主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在民生項目上持續發力,補短板,破難題,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今年7月,隨著秦州區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南山體育場“三館一場”的正式揭牌開放,解決了城區文化陣地少的問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極大釋放。文化展演展示、圖書閱讀閱覽、體育休閑健身、公共服務體驗等文化載體多元化,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環境非常好,干凈、整齊,書籍非常全,尤其是這些書可以隨時借閱,特別方便。”讀者宋麗娟說。
“提供給秦州人民的不僅僅是一種物化的匯集與并置,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性的集聚,能夠折射出秦州的精神文化厚度,展示秦州的地域特色、傳播秦州的悠久歷史文化遺存。”秦州區博物館館長李卉說。
“我們的南山體育場原來是煤渣跑道的環境,提升改造以后,呈現給大家的是塑膠跑道的田徑場和人造草坪的11人制的標準足球場。”秦州區體育發展中心副主任胡燕君說。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秦州利用暑期開展校園“以舊煥新”改擴建項目工程建設,投入資金1.79億元,啟動實施了天水市新華門小學第一分校、解一分校玉潤小學等新建項目,建二小學南校區改建,天水市新華門小學、天水市新華門小學紅山校區擴容改造等民生實事工程,將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5130個,有效緩解區域就學供需緊張矛盾,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將在8月10日全面完成教學樓改造,10日至15日學校進行校園美化和文化建設,秋季按期招生正式投入使用。”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黨支部副書記王智杰說。
“新華門小學綜合樓改造項目改造面積2519平方米,主要包括拆除舊圍墻還有舊的設備,按照我們學校的需要新建里面的隔墻還有更換水電暖一些設施,計劃于8月20日完工,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新華門小學副校長姚愛軍說。

此外,秦州區進一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全面建設區、鎮(街道辦)、村(社區)三級綜治中心,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記者在秦州區綜治中心、藉口鎮,七里墩街道七里墩社區綜治中心視頻監控平臺了解到,每一個監控探頭就是一只“天眼”,隨時隨地關注著周圍的一切動態情況,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天候不間斷保駕護航。
“社區充分發揮我們的‘雪亮工程’的作用,公共區域監控信息平臺將轄區的各個路口和公共區域的攝像頭接入到我們綜治信息化平臺,然后實現了我們這個監控信息實時調運與共享,織密了轄區的一張安全防控網,促進了我們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七里墩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朱英說。

醫療衛生事業關乎千家萬戶,秦州區不斷加大醫療衛生領域項目投入力度,全力改善群眾就醫條件。秦州區婦幼保健所異地遷建、區中醫院項目、區醫院傳染病區改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25個標準化中醫館已全面建成。同時,秦州區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醫保體系的健全,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秦州區多措并舉,著力拓寬就業渠道,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196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140個。實現勞務輸轉11.71萬人,完成年任務的101.39%,創勞務收入15.76億元。(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