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26日訊 2021年,秦州區堅持把勞務輸轉作為保民生、穩就業、促發展的重中之重,以穩外輸擴內轉為主線,以抓培訓強技能為重點,以建平臺重協作為抓手,按照“勞務輸轉促增收,轉型發展擴容量,鄉村公崗保兜底,技能培訓提素質”的工作思路,著力加強人力資源開發,積極暢通勞務綠色通道,強化五項措施(即:三級網絡抓調度,擴大宣傳全面推,巡回設點現場招,網絡對接線上簽,創建基地定向送),確保全區勞務產業健康發展。按照政府主導、協會搭臺、市場運作的模式,建立健全了區、鎮、村三級勞務輸轉工作機構,組建了秦州區勞務產業協會,并分別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地區建立勞務工作站,對接近300家省內外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0萬余個。積極利用全區勞務輸轉工作微信群,“秦州勞務”微信公眾號,以及抖音、快手等網絡新媒介,為求職者搭建就業服務平臺,開展勞務輸轉“線上+線下”巡回招聘會,打造“市場招聘定期化、網絡招聘常態化、崗位發布日常化、線上線下聯動化”的轉移就業新模式。
一、勞務輸轉總量

2021年,秦州區累計輸轉農村勞動力11.72萬人,完成全年任務11.55萬人的101.47%,同比增長1.3%;輸轉脫貧勞動力5.5798萬人,同比增長3.33%。

二、勞務輸轉創收
2021年,創勞務收入31.7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29.3億元的108.48%,同比增長8.46%;實現人均勞務收入2.71萬元。
三、勞務輸轉地域分布


全區累計輸轉農村勞動力11.72萬人,其中省外輸轉4.5666萬人,市外省內1.0389萬人,市內區外0.8604萬人,區內5.2541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勞務輸轉地5.5798萬人中,省外2.2677萬人,市外省內0.4531萬人,市內區外0.305萬人,區內2.5554萬人。

省外輸轉人數較多的省份為:陜西7834人、北京7513人、江蘇6093人、新疆5473人、青海3835人、上海3543人、廣東3532人、浙江2215人、天津1212人、內蒙801人、山東785人、四川424人、湖北141人、其他1301人。

其中脫貧勞動力省外輸轉人數較多的省份為:北京4250人、陜西3603人、江蘇3108人、新疆2630人、廣東2092人、上海1857人、青海1136人、浙江1107人、天津575人、山東369人、內蒙350人、四川187人、湖北37人、其他1047人。
四、勞務輸轉行業分布

從事第一產業的1.31萬人,占輸轉總數的11.17%; 從事第二產業的6.03萬人,占輸轉總數的51.42%;從事第三產業的4.38萬人,占輸轉總數的37.41%。從事人數較多的行業為:建筑業4.06萬人、采掘業0.73萬人、制造業2.56萬人、建材業0.96萬人、服務業2.08萬人、其他1.33萬人。
五、勞務輸轉年齡階段分布


全區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7.9043萬人,占比67.44%;女性3.8157萬人,占比32.56%。16—20歲勞動力0.24萬人,占比2.05%;21—30歲勞動力3.17萬人,占比27.05%;31—40歲勞動力3.59萬人,占比30.63%;41—50歲勞動力3.14萬人,占比26.79%;51—60歲勞動力1.58萬人,占比13.48%。
六、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及技能培訓情況

全區現有農村勞動力212526人,其中小學文化程度80450人,占比37.85%;初中文化程度97227人,占比45.75%;高中文化程度21373人,占比10.06%;大專文化程度9011人,占比4.24%;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4465人,占比2.10%。

其中外出務工人員中,小學文化程度38576人,占比32.92%;初中文化程度64646人,占比55.16%;高中文化程度9029人,占比7.7%;大專文化程度3038人,占比2.59%;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911人,占比1.63%。
為切實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結合務工人員從業情況,按照“崗位+培訓+輸轉”的培訓模式,對有培訓意愿、務工需求的勞動力,積極引導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帶動一批,切實幫助農村勞動力,尤其是就業困難人員實現穩定就業。2015年以來累計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47316人。(編輯 趙雅琪)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