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2月10日訊 (記者 劉武鋒)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秦州區楊家寺鎮石馬村緊緊抓住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和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兩大主體”,持續發力,鄉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產業規模和特色更加鮮明,群眾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新春伊始,走進楊家寺鎮石馬村,處處彰顯出新時代鄉村的“顏值”和“氣質”,道路干凈整潔,翠竹林立,河道邊景觀仿木護欄美觀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里涼亭、假山、籃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在村文化廣場上,村民馬隨興正在收拾剛剛晾曬好的玉米,他告訴記者,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里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產業日新月異,群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喜人變化。

楊家寺鎮石馬村村民馬隨興說:“以前是破爛不堪,道路坑坑洼洼。后來經過重新規劃,重新整理,現在廣場、村民活動的場所都建得很好,環境又好,綠化各方面都很先進,變化相當大,天翻地覆的。”

2021年以來,石馬村積極開展風貌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以就地取材、不挪一顆石,不毀一片綠,不挖一處景為原則,將空心院落和殘垣斷壁拆出綠化空間,將柴草雜物和亂石廢料挪出花園小景,在邊角坡埂和房前屋后栽出怡人風景,全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楊家寺鎮石馬村村民馬小平說:“生態公園是在2021年建成的,廣場、假山建設得很美,村民素質逐漸提高了,亂扔的都不扔了,都進了垃圾桶。”

楊家寺鎮石馬村黨支部書記馬景剛說:“通過拆除空心院落和殘垣斷壁,建了農耕文化體驗區、民俗文化體驗區、宣傳三農政策的村民休閑長廊,主要建了五大塊。我們現在建了個主體、框架,下一步打算向戶延伸,綠化增補,全域覆蓋,把人居換環境搞到家家院里,就讓每家每戶靚起來,干凈起來。”

初春時節,戶外依然寒冷,而石馬村的溫室大棚里卻是暖意融融,生機勃勃。在晨科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翠綠色的藤蔓掛滿了紅彤彤的草莓,這些草莓即將成熟上市。在蔬菜大棚里,村民正在忙著整地、起壟、施肥,為下一季蔬菜種植做準工作。目前,全村已經引進6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流轉1300余畝土地,主要種植蔬菜、草莓以及糧食。
秦州區晨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張玉虎說:“主要是以采摘、批發、零售這三個方面銷售,像年前過春節的這時候,采摘的人還是挺多的,有本地的、外地的、包括旅游的。”
楊家寺鎮石馬村黨支部書記馬景剛說:“村民收入現在好,年輕的外出務工,五十歲以上的都在我們周邊的大棚里。現在村民收入都近萬元,大棚里務工今年有過萬元的人,原因是我們石馬村地理位置好,是省級農業園的核心地方,現在只要能干活的人,到合作社來就有活干,拔草施肥這些都能干。”

下一步,楊家寺鎮石馬村在對村莊基礎設施持續改造升級的同時,將著力培育、引導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壯大,同時采用農業合作、土地流轉入股、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多渠道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真正實現鄉村美,農民富。(編輯 許雅欣)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