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10日訊 (記者 樊雪琛)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是保障。近年來,秦州區大門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發揮黨組織在發展特色產業中的引領作用,讓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值大棚草莓上市之際。在大門鎮眾鑫田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一顆顆紅艷艷的草莓,飄出陣陣清香,吸引了不少人來這里采摘。
大門鎮村民劉先生說:“聽說我們這里的草莓好了,我帶孩子過來摘一點,嘗了一下還挺甜的。

今年已經是該合作社負責人張軍成種植草莓的第四個年頭了,之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漂泊不定。2018年,在村黨支部的帶領和支持下,張軍成開辦了合作社,種植草莓。起初,在土地流轉、種植技術等方面,村黨支部給予了大力支持,這幾年合作社的發展一片紅火,僅去年的毛收入就達到了36萬余元。
眾鑫田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軍成說:“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給我建立草莓合作社,建了10個草莓大棚,主要是種植章姬奶油草莓。每年到草莓豐收、種植的時候,我把這周邊的村民、閑人叫到這里務工,也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
大門鎮王溝村村民蘇芳紅說:“我是這附近的村民,平時閑了也沒事干,就過來幫忙,一天能掙六七十元,也給家里的孩子能做上飯,挺方便的。”

大門鎮金滿園合作社的玫瑰花種植基地,再有一個月左右,玫瑰花就會盛開。在上街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已有64戶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小小的玫瑰已成為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金滿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秀琪說:“現在種植玫瑰的面積有500多畝。我們有自己的加工設備,可以把玫瑰花加工成玫瑰純露和玫瑰精油,2021年提煉玫瑰純露25噸。今年,計劃生產一些玫瑰花茶,帶動更多的村民種植玫瑰花。”

目前,大門鎮按照“東擴西延、蔬菜鋪川”的產業發展格局,已建成王溝、上街、下街、田于蔬菜大棚基地4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吸納勞動力就業300余人,人均穩定收入達到每年8000元左右。
大門鎮黨建辦主任張丹說:“下一步,我們大門鎮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的形式,結合撂荒地整治,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玫瑰、傳統竹編、金銀花等特色產業,讓黨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有創收,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成基層治理效能,切實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編輯 許雅欣)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