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9日訊(記者 樊雪琛)當前,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期,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期。秦州區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加強田間技術管理,提高糧食穩產增收,為筑牢全區糧食安全提供農技服務保障。

在楊家寺鎮中川村,和暖的夏風在麥田間掀起陣陣碧浪。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躍峰正在拔除麥田里的雜草。看著一片片長勢良好、生機盎然的麥田,馬躍峰內心愜意而高興。
“我總共流轉了1100畝土地,小麥種了560畝、油菜210畝。今年小麥的長勢比去年好一點,去年畝產有500斤,今年每畝的產量可能有550到600斤。”秦州區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躍峰說。

為確保糧食穩產豐收,秦州區農技專家在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同農戶們一起查看苗情、墑情與病蟲害狀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目前我們小麥正在處于拔節后期,馬上就進入孕穗期了,目前主要做的工作就是防蟲、防病的,防條銹病和白粉病。防蟲主要是蚜蟲,對于苗子比較弱的田塊要進行根外追肥。”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唐成林說。

在秦嶺鎮、楊家寺鎮、牡丹鎮等地的層層梯田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錯落有致,金燦襲人,勾勒出一幅幅美麗清新的現代鄉村田園畫卷。秦州區農技專家史娟娟正穿梭在試驗田中,查看新品種油菜的長勢,記錄相關數據。
“在高海拔的西南山區楊家寺鎮,我們設置了白菜型的油菜品比篩選試驗,試驗的目的是要篩選出來適合我區種植的高產、優質的油菜品種,為我區的品種的更新換代做技術支撐。”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史娟娟說。

為了保障油料作物穩產高產,2021年秦州區發放330萬元政策性補貼,有力調動了農戶種植油菜作物的積極性。
“2021年我區被國家納入‘產油大縣’,我們利用‘產油大縣’獎勵資金對油菜種植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種植戶進行了補貼獎勵,主要是在油菜種子和硼肥這兩個方面。”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史娟娟說。

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項目之一。牡丹鎮紅土坡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青嫩的大豆與玉米幼苗已經破土而出,迎著初夏的陽光,展現出勃勃生機。
“目前這一片地總畝數是1200畝左右,完成玉米套種423畝,其余的800畝計劃種植玉米。下一步,還有500畝待開荒的撂荒地,準備進行撂荒地整治,待到秋后再進行種植。”秦州區博浩致恒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鳴驩說。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為一種新型種植模式,能夠降低農藥和肥料用量,達到節本增效、節肥節藥的目的,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可實現“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
“帶狀玉米種植現在播種基本全部結束了,正處于出苗期,大豆有根瘤菌還有肥田的作用,是一個好茬口,不隔年實現輪作倒茬。”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唐成林說。

據了解,今年秦州區將創建500畝以上糧油生產示范點45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2.95萬畝,冬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3.8萬畝,糧食總產量預計可達22.44萬噸,油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6萬噸,為全區糧食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礎。(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