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14日訊 (記者 趙晨輝 龐貴琦 趙婷)黨的十八大以來,秦州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十年來,通過不斷強化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用黨支部凝聚起擔當作為的磅礴力量,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書寫了一份份讓人民滿意的“黨建答卷”。《我們這十年》系列報道今天關注《致富路上的“堅強堡壘” 群眾心中的“溫暖燈塔”》。

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大門鎮王溝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齊,棚內嫩綠的蔬菜,已經成為王溝村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因承包合作社經營不善,導致大棚撂荒,村黨支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征求意見。最終,由村委會收回45座蔬菜大棚經營權,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實現了扭虧為盈和村級集體經濟積累。
“今年,主要是我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蔬菜基地今年集體收入是12萬元,帶動農戶21戶,最多有30人在大棚里務工。”大門鎮王溝村黨支部書記王中鋒說。
“我們這些不能出門的,可以常年在這里干活,掙錢,特別方便。” 大門鎮王溝村村民楊紅梅說。

在平南鎮孫集村胡家窯自然村“花海一道川、賞花來平南”暨賽馬觀花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村黨總支書記胡利軍和辰洲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淮洲正在查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看見黨支部辦實事,帶領村上發家致富,我們也看到了希望,回來以后,我就在村上成立了合作社,對以后的發展前景都有自信心。”辰洲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淮洲說。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已建成了牡丹、芍藥、玫瑰花海基地,柴火雞原生態農家樂也已建成運營。目前,合作社完成500畝土地流轉,其中,200畝已完成油菜花播種,第一批賽馬場已投入建設,梅花鹿養殖場正在啟動實施基礎工程建設,為來年實現“留得住人、掙得下錢”的旅游經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在黨支部的引領之下,以合作共贏的模式,把利潤給老百姓分一部分,給咱們村集體經濟也留一部分,按比例進行分成,帶動大家共同致富。”辰洲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淮洲說。

胡家窯與4A級國家旅游景區青鵑山相毗鄰、自然環境優美、發展鄉村旅游優勢明顯。村上以“黨建引領、規劃先行、保護傳統、挖掘特色”為發展理念,先后實施了排水管網、戶廁改造和道路拓寬等基礎工程,建成了文化廣場、村史館、青少年農耕文化體驗基地等。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文旅發展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回鄉創業。九月初,總投資300萬元,占地6500平方米的“云竹火鍋山莊”落戶村上,村集體以中央三部委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50萬元資金和經營場地入股,并參與經營管理,按年收益利潤的15%分成,預計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元以上。
“我以前在外面搞工程,回來看到村上的面貌改變了,我就想在村里打造“火鍋村”,完了以后解決一部分村里的就業。”平南鎮胡家窯雲竹火鍋店老板胡國軍說。

現如今,胡家窯村已形成了“一場一廊一牌坊,一環一館兩基地”的基本布局,呈現出一幅村道相通,步步有景,綠中有村、村中有景的和諧畫卷。
“下一步打算把村子整體弄成民宿,讓城里人來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感受農耕文化,讓孩子們來看一下小麥如何種植、玉米如何種植,下一步我們打造農耕體驗基地。”平南鎮孫集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胡利軍說。

“作為一個老黨員,看到這個面貌我也非常高興,村里比原來富裕了很多,土路都硬化成寬馬路了,也有產業,有牡丹園、火鍋城,搞得非常好,我非常滿意。”平南鎮胡家窯村老黨員胡徐存說。

“一謝種地國家補錢;二謝飲水直通到院;三謝用電安全方便;四謝公路修到門前…”。在胡家窯村史館門口,“十謝黨恩”詞句鑲嵌在墻上。村民們不僅精心編寫了“十謝黨恩”的詞句,還用當地富有特色的歌謠形式傳唱。
王溝村和胡家窯村的發展,只是全區基層黨組織帶領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22年6月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益達到2667.18萬元,村均收益6.35萬元;全區420個行政村收益全部達到2萬元以上。(編輯 陳每陽)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