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創建·與文明同行】
秦州區綜合執法局:多點發力當好創城“主力軍”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30日訊 2022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之年,秦州區綜合執法局把創城工作作為城市管理成效的試金石,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緊扣測評體系和責任清單,強化措施抓落實,對標對表多點發力,當好創城主力軍,打贏創城攻堅戰。

一是構建網格體系,完善創城機制。區綜合執法局從完善機制入手細化創城工作責任,完善網格管理體系,將城區劃分為10個網格區域、29個網格片組、67個責任網格,建立黨組成員分片、中層干部分組、執法隊員分格,逐層分級、責任到人的創城日常巡查長效機制,建立完善查處情況臺賬登記制度,確保網格管理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做到管理全輻射、監督全覆蓋,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體系。同時設立環境保護舉報專線電話,利用秦州城管微信辦公平臺,“一對一”交辦、“點對點”整改,及時辦理廣大市民投訴舉報的一系列大氣污染環境保護問題,定期公布督查結果,接受群眾監督。

二是狠抓市容環境,擦亮城市底色。按照“整治一處,規范一片”的原則,將農貿市場、校園、醫院、商場、車站等周邊區域作為重點監管路段,定人定點值守,把市場外溢、亂設攤點、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城市亂象作為重中之重,在蔬菜、瓜果上市時段加強巡查力度,采取“錯時執勤、延時執法、超時堅守”模式,根治城市管理頑疾。整治行動中共規范店外經營、倚門經商、占道作業11795家,下發《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2320份,發放疫情防控溫馨提示牌4500塊,清理流動攤點12650余次,規范非機動車輛15747輛,拆除未經審批的戶外廣告牌130余處,清除破損違法條幅658處,清除亂張貼小廣告及破損對聯1.4萬余處,施劃和修補非機動車位1339處,增設各類提示牌、標識牌、宣傳牌155塊。嚴格督促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推行“紅黑臉”考評制度,督促沿街各單位、經營戶,將責任區域內的地面、建筑物立面、停放點、秩序、環境、衛生、綠化、設施等對照“五好一高”標準進行維護,讓城市底色更清澈。

三是聚焦治理難點,整治背街小巷。城市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彰顯城市風貌的“面子”。區綜合執法局聚焦整治重點難點,與公安、市場監管及光明巷社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光明巷夜市、商業城水產街、廖家路市場、皇城路五中橋頭市場、北園子市場進行集中整治。拆除了光明巷麻將館和不規范公廁,以及龍城廣場三臺攤點帳篷、錦繡苑巷道市場遮陽網及皇城路、三星路、藉河北路破損門頭。對攤點占道、市場外溢、店外經營等行為進行了規范,通過施劃明顯的警示線,設置提示牌等方式,拆除清理了亂搭建的棚子及雜物。有效規范了市場經營行為。同時每天安排隊員巡查,定點值守,將占道攤點規范至人行道以上經營,及時清理流動攤點,確保道路暢通。

四是規范施工行為,創建文明工地。對轄區工地進行常態化巡查,對發現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宣傳標語脫落,公益廣告設置及六個百分百不達標的現場督促整改,發放具體實施方案6份、整治通告5份、整治工作安排通知18份,規范工地門口非機動車亂停放850處,督促整改工地圍擋910處,脫落字體870處,設立公益廣告牌905處。督促工地對裸露地面、建筑物料和垃圾進行覆蓋的區域768處、工地降塵538處,開展夜間集中整治47次。督促130家施工單位對工地進出入口實施了硬化、設立沖洗平臺132處,完善了必需的施工保障設施,督促清理194處工地外圍堆放的散體建筑物料。檢查渣土運輸車輛350余輛次,對車容不潔帶泥行駛的110輛次渣土運輸車輛進行了批評教育。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創城氛圍。結合城市管理“八進”“七五”普法、疫情防控、零工市場勸返、“三考”等活動,發放各類創城宣傳整治資料3.5萬余份,出動宣傳車輛1800輛(次),利用臨街商戶、銀行網點、營業廳等LED顯示屏,加大了“創城”宣傳廣告的播發頻次,提升市民知曉率。創作短視頻《攜手抗疫 致敬最美逆行者》等在天水在線平臺展播,拍攝宣傳創城的抖音25條,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供稿 區綜合執法局/編輯 靳艷艷 審核 辛智翔)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