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7日訊(記者 崔磊)在區統計局有一位熱愛工作、熱心公益事業的平凡婦女,參加工作30年來,她履職擔當、兢兢業業;從事公益事業8年來,她古道熱腸,奉獻社會,用實際行動幫助了大量困難家庭,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新時代婦女擔當奉獻的風采。她用自己的凡人善舉,贏得了大家的贊譽。她就是區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

記者初次見到何永珠時,注意到她個頭不高、身材微胖,但是鏡框下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充滿著自信與溫暖。在她的辦公室,各類大包小包的快遞件堆得滿滿當當。這些快遞件來自天南海北的愛心人士,何永珠除了日常工作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將這些快遞來的愛心物品送達困難人群手中。
“基本上困難家庭都走了幾遍,我把這些信息給在外面工作的朋友同學作了宣傳,得到了北上廣愛心人士的支持,有些企業、個人紛紛捐款、捐物。”區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說。

2015年,何永珠受組織安排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從那時候起她接觸到了更多的困難群眾,后來駐村工作完成回到單位后,通過日常統計調查工作,她走遍了全區16鎮,420個行政村,接觸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于是她決定動用自己的全部資源,協調組織和個人做公益活動,幫助困難家庭。
“這些年,他們捐來的東西可能有好幾噸,每次攢上一批后,集中給村莊發放,有些挑選重點人群發放。捐得最多的是有些半新不舊的衣服,還有學生的玩具、學具、課外讀物。 ”區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說。

平凡人的公益事業是艱辛的,但卻充滿溫暖,在組織和同事的幫助下,公益事業進展順利、成效明顯,做公益也成了何永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告訴記者,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2月,愛心企業南京新卷耳服裝工廠主動聯系她,郵寄了1000件羽絨服,她便迅速到楊家寺鎮發放給了56個自然村的“三留守”人員。
“他們從別的渠道聽說我們這邊有需求,便捐贈了1000件羽絨服,價值10萬元左右。當時衣服發放完以后,村民就特別激動,他們也覺得挺感動,看著村民那么喜歡,我覺得這個事情怎么做都值,就決定把這件事一直堅持做下去! 區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說。

從2015年開始做公益,距今已經8年了,在她的堅持努力下,共有低保戶、五保戶、“三留守”人員等2000多人受到幫助,同時她還精準對接北京兩名愛心人士與五戶困難家庭形成長期幫扶關系,鼓勵、支持、引導返鄉農民工發展玫瑰產業,已創業帶動300多人就業增收。長期的公益事業帶來了諸多榮譽,但最令她感動的便是受助人的感謝信。對于她來說,公益事業是無名的奉獻,這些信件是她公益道路上最強大的動力。
“學生收到這些東西以后都特別感謝、感激,我們這邊的孩子像秦嶺鎮中學的有些孩子自發地寫了感謝信。最近山東濟南市有些學校的學生要捐學具、玩具,我們準備到牡丹鎮或者偏遠貧困人群比較多的、‘三留守’家庭人群比較集中的地方去發放!眳^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說。

除熱心公益事業外,作為一名區政協委員,何永珠還積極參與村、社區的人民調解活動,把群眾的小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了鄰里關系的和諧穩定,讓政協委員的工作更加接地氣。
“大概每兩周來一次我們社區,她調解糾紛經驗比較豐富,有效地化解了我們社區轄區的居民矛盾!贝蟪墙值肋M步巷社區副主任汪海英說。

何永珠的丈夫楊昊是一名中學教師,除日常教學外,他也隨同妻子參與到公益事業里,配合默契。在家庭教育中,他也時常叮囑兒子要愛國敬業、尊老愛幼、與人為善。2022年,何永珠的家庭也被評為“最美家庭”。
“在生活中,我們兩人互敬互愛、互相支持對方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倆意見保持統一,教育孩子百善孝為先的傳統觀念,最美家庭應是患難與共、共擔風雨家庭!焙斡乐檎煞驐铌徽f。

何永珠的工作得到了組織、同事、家庭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曾獲省級獎勵10個,市、區級獎勵多個,被授予全市“三八紅旗手”“統計業務尖子”,“全區優秀工會工作者”、“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同時也是全區優秀共產黨員、全區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個人。
“何永珠同志是一個非常踏實、認真、謙和、有工作思路、有工作創新的人。同志們親切地稱她為何大姐,何老師。她的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也在全局得到推廣和認可,特別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她的秦州經驗被全市推廣和應用,在省市的評比中,她被評為全省的人口普查先進個人!眳^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東說。

人生是一趟永不回頭的列車,每個站臺上都有不一樣的風景。面對年齡的增長,何永珠慶幸自己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她也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堅定不移地奉獻,竭盡所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八婦女節即將來臨,希望我們廣大女性朋友們在以后的歲月中繼續發揚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巾幗精神,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祝福所有的女性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歡樂。” 區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副隊長何永珠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