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汪川鎮:特色產業成農業發展“引擎”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26日訊(記者 高世飛)今年以來,汪川鎮立足區位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強化創新引領,鼓勵、支持和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提檔升級,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強村富民之路。

大蒜全身都是“寶”,眼下正是春季蒜薹收獲上市的季節。在汪川鎮柏母村大蒜種植基地里,一根根蒜薹青翠欲滴,幾十名工人正趁著晴好天氣采摘、打捆,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十幾個人一天能抽1000多斤,一天能掙100多元,離得家近,也能補貼家用!蓖舸ㄦ偩最^村村民汪小林說。
合作社種植基地負責人楊愛國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了102個大棚,其中包括蒜薹、西紅柿、豆角、辣椒等蔬菜。最近的7至10天是蒜薹的收獲期,收獲的蒜薹主要銷往本地和周邊市區,每個大棚凈利潤能達到6000元到7000元,其他蔬菜也將陸續上市。

“我們每天抽蒜薹能達到2000斤以上,市場價錢每斤4元到4.5元之間,我也是第一次種,今年的效益各方面還挺滿意!鄙瓎⒓压麡浞N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愛國說。
同樣,在菊愛農場千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基地,農機的轟鳴聲喚醒了撂荒沉睡的土地。多輛大型農業機械往返穿梭在田間地頭進行作業。今春以來,菊愛農場搶抓有利時機,對1200畝土地進行了整理、整治,目前已完成鋪膜600畝,剩余的600畝將在一個星期內完成。

“預產值玉米每畝在1100斤,大豆在160斤左右,玉米產值在110萬斤,大豆產值在8萬斤左右,按現在市場行情,我們的純利潤在160萬元左右!鼻刂輩^菊愛農場負責人楊文舉說。
在秦州區青山濱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一株株果樹幼苗整齊排列、生長旺盛,煥發嶄新活力。今年汪川鎮著力破解品種老舊、果樹老化、果農老齡等蘋果產業發展“三老”瓶頸問題,在萬莊村、汪川村、杏樹村三村集中連片改造新建果園430畝,探索老果園改造新路子。

“以前是4×4栽的,摘也不方便,現在變成3×5的栽植,摘比較方便。如果果子好了以后,機械化程度比較高一些,原來的品種不好,現在品種是藍烏,烏黑的一種蘋果,雖然是花牛系列的,但是是非常先進的好的一個品種!鼻刂輩^青山濱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海斌說。
為持續激發農業特色產業活力,實現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汪川鎮打出了“政策+資金+技術+幫扶”的“組合拳”,不斷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的發展動力,帶領周邊群眾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形成農民得實惠、集體得效益、鄉鎮得發展的“三贏”格局,蹚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目前正值農業生產的有利時機,我們從前期準備工作,到人員組織、力量配備,以及農業生產物資的儲備、供應等方面,統籌協調,抓好各方面的工作!蓖舸ㄦ傸h委書記駱恒春說。
截至目前,汪川鎮已經完成撂荒地整治1725畝,種植玉米1020畝、馬鈴薯465畝、蔬菜240畝。同時完成老舊果園改造提升430畝、蘋果高接換優50畝。全鎮農業合作社已達68家,第一季度新增合作社4家,家庭農場1家。

“目前,我們的農業產業發展、老舊果園改造以及糧食種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老舊果園改造工作目前已經接近尾聲,農業產業我們在積極培育,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我們在積極地探索,增加一些新業態、新產業。”汪川鎮黨委書記駱恒春說。(編輯 陳每陽)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