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四好公路”連通群眾致富路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19日訊 (記者 龐貴琦 陳每陽) 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近年來,秦州區按照“四好農村路”創建要求,持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力度,讓農村公路真正成為群眾改善出行、發展產業的“幸福之路”。

記者在藉口鎮五十鋪村至灣河自然村硬化路工程現場看到,推土機、壓路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往來作業,現場工人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施工,力爭在今年6月底完成主體工程,達到通行條件。
“路面全長4.625公里,我們正在施工的是水穩層。設計是4.5米,硬化厚度是16厘米,我們爭取在6月底完成主體,達到通車條件。”秦州區藉口鎮五十鋪村至灣合村道路硬化項目負責人劉進文說。

在皂郊鎮唐家溝至梁家山道路硬化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路面的硬化、切割等程序,整個工程的施工已經過半,接近2公里的土路,即將變成平整的水泥路,沿途群眾將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歷史。
“水穩層已經全部鋪設完成,路面硬化完成了70%左右,剩余30%再有一周左右就完成了,硬化完成以后我們就填路肩、修水渠、做安防這一塊。”秦州區皂郊鎮唐家溝至梁家山道路硬化項目負責人譚志軍說。
“我們優先解決通自然村組道路和沿線的產業道路,首先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然后是解決沿線產業的運輸問題。”秦州區交通運輸局工程師陳首元說。

目前,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了2400公里,16個鎮、420個行政村實現了100%通柏油路或水泥路,992個自然村中,已有962個實現了村組道路硬化。在此基礎上,今年秦州區將繼續投資7835萬元,實施新建自然村組道路硬化、村道生命安全防護、產業路建設及部分路面提質改造等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絡。
“我區今年共實施通自然村組道路37條,56.837公里,總投資3126萬元,涉及到我們十三個鎮,39個自然村,惠益人口達到6000多人。我們嚴格按照甘肅省通自然村組建設技術指南,進行全方位的設計、建設、監理和管理工作,目前項目已全部施工。”秦州區交通運輸局工程師陳首元說。

公路建設好,更要養護好。在已建好的各類公路養護中,秦州區全面推行標準化、精細化、規范化和日常化管理模式,優化“路長”配置,設立各級路長921個,開發公益性崗位配備農村公路養護人員573名,實現了區、鎮、村三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全覆蓋,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
“皂華公路全長34.5公里,我們華岐班組有6人,從13公里處養護到34.5公里處,每天清掃邊溝、鏟路肩上的草、清理彎道里的砂石、清理涵洞。”秦州區皂華公路養護班組班長辛迎午說。
“始終堅持有路必管,有路必養,養必良好,管必到位的管理方針,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以‘保暢、保通、保安全’為重點,著力推動全區農村公路工作重點向全面強化養護管理轉移。”秦州區農村公路養護站副站長王建國說。

公路暢通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目前,秦州區已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國省干線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輻射鎮、村,聯動景區、園區的交通網絡,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群眾改善出行、發展產業的“幸福之路”。
“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結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交通設施的先導作用,對標‘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要求,穩步推進村組道路建設,著力打通斷頭路,完善連接路,加快產業路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提升道路路網功能。”秦州區農村公路養護站副站長王建國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