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22日訊(記者 劉武鋒)尹麗珺是秦州區區級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也是制作荷包的“手藝人”。端午期間,尹麗珺就在工作室里“縬”起了精美的荷包,她用一個個小荷包,將健康和祝福傳遞給親朋好友。
端午節制作和佩戴荷包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有辟邪驅瘟、祈福健康的寓意。走進尹麗珺的工作室,神勇威武的獅子、昂首騰飛的蛟龍、象征福祿的福袋等一件件制作精巧、寓意吉祥的荷包,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讓人賞心悅目。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一方面是繼承了我們的傳統,把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也是一個美好的祈愿,希望我們的孩子家人都身體健康、吉祥如意。”秦州區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尹麗珺說。

荷包雖小,但寓意無限,制作荷包是一件精細活,尹麗珺自幼就對手工刺繡情有獨鐘,她不光心靈手巧,而且耐心十足,制作荷包時,她在傳統荷包的傳承上加入了自己的創作,在布料、線色以及造型和圖案搭配上都將美好的寓意和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承載了“求吉祈福、祛病健身”的美好祝愿。
“看這件荷包,底下的面料是藍的,上面的穗子又是桃紅的,平時我們覺得這兩個顏色搭配在一起不協調,但是做到荷包里面它非常漂亮。面料選好之后,里面要填充藥材,藥材至少要五種,我們傳統的天水荷包里面還要加入冰片,這樣做出來的荷包,不但清香而且還有冰片涼涼醒腦的作用。”秦州區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尹麗珺說。

一枚精致的香包不僅用料講究而且工藝嚴謹,制作需歷經裁剪、刺繡、挖補、打結等多道工序。尹麗珺制作的荷包針工細密、繡中見美,圖案也多姿多彩。她的荷包作品“童趣”“舞獅”“龍騰盛世”等在全國工藝品、中國手工藝術博覽會上多次獲獎。
“我也把它向著創新的方面發展,像我這件作品就參加了全國大賽,這件作品《童趣》,我是把傳統文化的元素都加進去,這里有兩個小孩在看《三字經》,有兩個小孩在下圍棋,這是一個非常唯美的童年趣事的場景。”秦州區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尹麗珺說。

小小荷包,承載的是厚重的文化積淀。尹麗珺于一針一線上體現著對傳統文化的自我領悟,在一繩一結里表達著對傳統文化的特殊情愫,她也希望更多的人將天水本地的“縬”荷包技藝傳承下去。
“現在我們從事荷包創作的年輕人不多,因為它是一個手工工藝,非常費時,非常費力,我喜歡這個技藝,是我從小的時候跟著父輩在學習,我希望現在的孩子們能繼續把我們的非遺手藝,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繼承下來,不管是大學生、中學生、還是小朋友能喜歡這項技藝,我歡迎大家來我這里學習,我會傾我的力量,把我的技藝教授給大家。”秦州區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尹麗珺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