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秦州新篇章】
天水鎮石徐村:穩基礎 強產業 村集體經濟煥活力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6日訊(記者 崔磊)今年以來,天水鎮石徐村搶抓鄉村振興建設機遇,在基礎設施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持續發力。如今的石徐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

在天水鎮石徐村,一座嶄新涂裝的大橋屹立在大門河上,連通河道兩岸,不時有村民、車輛經過。據了解,石徐橋于今年5月啟動建設,8月建成投用,橋梁全長31.04米,寬4.5米。橋梁的建成投用,有效解決了兩岸村民生產、生活需求,被村民們譽為“民生橋”“致富橋”。
“我們河這面的常住人口在500人以上,大多數居住的是一些老人,原來這座橋沒有修好,要在上面的便橋繞行,老人家行動也不方便,現在這個橋修成后,走起來也省時、方便了!碧焖偸齑妩h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徐榜銀說。
“我們的田地都在北面,人都在南面住著,這個橋建得好,祖輩兒孫都受益,好得很!碧焖偸齑宕迕裥旄罢f。

除此以外,石徐村還整修村道路肩約1公里,并在路肩旁種植了鮮花和樹木。如今,走在石徐村的村道上,道路寬敞整潔、花草樹木相映成趣、防護欄蜿蜒向前,勾勒出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
“道牙里面我們培植了土,種植了一些菊花,菊花的花期比較長,花的顏色也比較艷麗,給我們村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美景!碧焖偸齑妩h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徐榜銀說。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眼下正值豐收的季節,石徐村葵花種植基地的食用向日葵也進入了收獲期。在現場,農戶們搶抓農時收割食葵,大型機器來回穿梭,脫粒、篩選、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剛開始是插盤,晾曬3天后,4到5個人配合脫粒,一天能脫30噸,今天是采收的第二天,后面還要六天采收完。”天水市秦州區羲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員工武關德說。

除葵花外,石徐村的半夏也喜獲豐收。在半夏種植區,村民們正在采挖成熟的半夏。據了解,葵花、半夏等產業均是石徐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的方式,以村集體為主體,按照農戶自愿原則成立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為合作社流轉土地,合作社按照協議規定為村集體分紅,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半夏我種了12畝,畝產六七百斤,我們開挖四五天了,再有十天左右就完工了,挖出來后就剝皮,剝皮完就烘干。”天水鎮石徐村半夏種植戶楊紅榮說。
“我們今年采取的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是‘村集體+合作社’,我們村上給合作社流轉土地,流轉務工人員,合作社給我們村上進行分紅!碧焖偸齑妩h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徐榜銀說。

近年來,石徐村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內容,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以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依托特色產業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編輯 黃璐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