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8日訊(記者 龐貴琦 黨文曦)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娘娘壩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將螃蟹養殖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養殖產業,經過堅持不懈地發展,螃蟹品質越來越好,今年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香。金秋時節,位于娘娘壩鎮小南峪村的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池塘水波粼粼,隨著銷售旺季的到來,喂養、打撈、綁蟹、裝箱……合作社迎來了一年中緊張忙碌的時節。
“今年我們的螃蟹長得挺好的,黃也特別飽滿,個頭也挺大的,大的已經三兩以上了,基本上都到二兩七八三兩了。國慶節這幾天,已經銷售出去了兩萬多只了,現在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我們的銷售也相當火爆。”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永昌說。

螃蟹品質的提升,得益于合作社對養殖技術的重視。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來,不斷地學習養殖技術,積累養殖經驗,尤其在今年,技術人員到江蘇進行考察學習,回來后將池塘進行了改造。
“從中也學到了好多,尤其在池塘方面,把池子改造成了環溝型的,中間是淺水區,兩邊是深水區,螃蟹熱了到深水區,覓食的時候就到淺水區。”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永昌說。

螃蟹養殖,有好的池塘、好的水源還遠遠不夠。為了更好地提高螃蟹品質,今年合作社對飼料也進行了改良,按照從外地學來的技術,分周期喂養不同的飼料,使今年的螃蟹品質普遍要比往年好。
“按周期,定期添加飼料,我們當地的大閘蟹主食以玉米為主,就是蒸了的玉米,把它打碎。馬上到成熟的時候就是鮮魚肉,通過飼養,今年長得比往年都好。”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永昌說。
“由于到江蘇進行了考察學習,并且對池塘進行了全面改造,加強飼喂的管理,提高飼料的品質,所以說今年的螃蟹品質非常好,味道鮮美。”秦州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邵小強說。

為了延長養殖產業鏈條,充分利用現有的水資源,合作社還新建了一處溫室大棚,將有利于冬季大閘蟹的過渡。并在現有條件下,試養小龍蝦,有效延展了合作社產業鏈條。
“我們今年在這個地方主要投資了魚、垂釣、農家樂這些,基本上我們都修得差不多了。可以說在我們的大閘蟹上市期間,可以到我們的現場,現撈現蒸現吃。小龍蝦通過近幾年的試養也挺成功的,從現在開始再養一茬小龍蝦,到年底,小龍蝦也就上市了。”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永昌說。
“我們將加大推介力度,讓市民嘗到美味的大閘蟹,同時我們也進行暖棚建設,讓大閘蟹一直到春節期間也能進行上市銷售。”秦州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邵小強說。
特色養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養殖業的持續深耕,今年娘娘壩小南嶼村養殖的14萬只螃蟹已經迎來豐收,螃蟹養殖的成功,為當地蹚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養殖產業發展之路,也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我們局里大力支持大閘蟹產業建設,投入產業資金,進行池塘的改造、環境的建設,還有咱們的暖棚建設,以及凈水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咱們大閘蟹產業園有一個大的提升。”秦州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邵小強說。(編輯 羅祺揚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