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9日訊 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展現著一個城市的形象,是城市對外的“名片”,也是體現文明的“窗口”。區環衛中心始終堅持將城市重點公共區域“面子”和“里子”一起抓,以“繡花”功夫切實提升作業質量,突出公共區域管護重點,持續優化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環境面貌,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措施、更嚴的作風,從實抓起,從快落實,確保以集聚的思維打造全域美麗的城市重點公共區域。

夯實基礎,精心保潔作業再細致。不斷加大城市重點公共區域清掃保潔作業力度,按照“路面分段、段中分點、點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責”的工作模式,進一步細化管理加強精細化清掃保潔作業,根據各重點公共區域實際情況,科學安排機械化清掃作業,每天出動高壓清洗車等作業車輛,對中華西路步行街、伏羲城等城市重點公共區域進行沖刷、洗塵,不斷提升路面潔凈度,每天開展區域內巡回保潔不少于4次,定人、定崗、定責管理,對區域內步道、步行街、綠化帶、小廣場進行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整治,對所有垃圾收集容器定時定點清理。每周落實2次對重點區域內各類座椅、衛生間、玻璃隔斷、不銹鋼護欄、雕塑、小品、環衛設施等相關配套設施等進行立體式的大清洗、大擦洗,做到清掃保潔全覆蓋、無縫隙管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多措并舉,重點區域管理再全面。堅持把市容要“面子”、市民要“里子”相結合,緊盯薄弱環節,開展20余次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龍城廣場、中華西路步行街、伏羲廣場等城市重點公共區域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煙頭亂扔、不文明行為等城市“頑疾”。組織40余名青年志愿者、黨員聯合市容秩序管理大隊,每天巡回對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內不文明行為進行管理及時督促整改。對重點公共區域出店經營、占道經營、城市“牛皮癬”等違規行為實施精細管理,督促門店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確保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內的秩序井然。

補齊短板,基礎設施養護再優化。嚴格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標準,不斷完善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各類基礎設施配置,定期對城市重點公共區域設施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集中力量對天水湖、藉河風情線、中華西路步行街、成紀兒童公園等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內的破損理石板、路沿石、路擋、不銹鋼護欄、木凳、噴泉、娛樂設施等設施進行修補,截至目前,各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累計維修各類破損地面1000余平方米,游玩設施20余處,維修垃圾桶、果皮箱等各類環衛設施60余處,全力助推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環衛設施、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彰顯魅力,城市窗口形象再提升。拉網式對天水湖沿線等各個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內道路照明設施進行全面檢修,對破損的、老舊的燈具進行及時更換修復,維修各類燈具320盞,粉刷油漆各類燈具60盞,確保各個城市重點公共區域亮燈率達到100%,全方位展現秦州魅力。在天水湖和藉河風情線為保持湖水清澈,組織保潔人員湖面進行全面清理。對湖面干枯植物根莖和漂浮物進行打撈,確保湖面干凈美化。同時,組織人員開展冬季苗木養護工作,不斷鞏固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綠化景觀效果。及時清理落葉、枯枝、枯草、垃圾等,保持綠地內干凈整潔。開展冬季樹木涂白防凍保暖工作,主要對藉河風情線、天水湖沿線景觀綠地內6000余株苗木進行涂白防凍防蟲害處理,移栽苗木500余株,搭建保溫膜等方式做好苗木的防寒保暖工作,提高植物抗寒能力。通過在各個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同步開展綠化、亮化、美化工程,讓城市名片更加精致。

區環衛中心堅持在細節上下功夫,鉚足干勁,把城市重點公共區域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下“繡花功夫”推動精細化、長效化管理,切實成為加強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管理的“思考者”、提升城市重點公共區域管護水平的“引領者”、敏銳發現突出環境衛生問題的“洞察者”、解決群眾急難問題的“先行者”。聚力打造顏值與內涵并存的“城市窗口”,全方位展現城市魅力。(供稿 區環衛中心)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