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藉口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讓牛產業“牛”起來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11日訊(記者 李欣 劉武鋒) 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今年以來,藉口鎮始終堅持興產業、促發展,把發展養殖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依靠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積極做活牛文章,實現支部有作為、集體有增收、群眾有收益,拓展出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
隆冬時節,走進藉口鎮寨柯村金潤源種肉牛養殖基地,四座新建的標準化牛舍整齊劃一,村民張新衛正在牛舍里忙著將攪拌均勻的飼料撒到飼養槽內。今年,張新衛將自己養殖的14頭肉牛,牽到了合作社圈舍內進行代養,解決了他沒牛舍的煩惱,同時還增加了一份務工收入。
“我在老家交通不方便,飼料運費比這里高,我在合作社一來打工,二來把我的牛代養,這里養牛定時定量,草料都是按照比例,養的牛長得快,比自己養的科學。”秦州區藉口鎮寨柯村村民張新衛說。

2018年,寨柯村65戶村民搬進了藉口鎮鄭集寨易地搬遷安置點——金河家園,有25戶村民在老村莊進行肉牛養殖。為了幫扶村民更好地發展養殖產業,2023年2月,藉口鎮政府將高廟、吳家崖兩村的中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補助資金,入股到寨柯村黨支部領辦的金潤源種養殖合作社,和村民報團取暖共同發展壯大養殖產業。
“今年四月份開始建合作社,到八月底合作社建起來了,一共建了4個棚,占地11.52畝。”秦州區藉口鎮寨柯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貞說。
寨柯村黨支部領辦的金潤源種養殖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合作社共養殖母牛、育肥牛137頭,其中,達到出欄標準的1400斤以上的肉牛15頭。
“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把黨員召集到牛場,如果說你養的牛品種不好,我們這是從張掖引進的純西蒙達爾牛,進行這個品種改良,如果說你缺經驗的,可以到我們這互相交流養殖經驗。”秦州區藉口鎮寨柯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貞說。

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養殖,市場化營銷,解決了寨柯村和周邊散戶養殖技術、品種改良等難題,起到了積極示范帶動效應。同時,合作社將按照春夏秋三季老村散養,冬季轉入基地精養,統一管理、集中養殖、育種繁殖相結合的特殊養殖方式,把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養殖產業,全力培育村集體經濟新業態,讓養殖業成為寨柯村群眾增收的強引擎,為鄉村全面振興蓄力賦能。
“牛場建起,要牛糞的人很多,周邊這些果農地里都要上肥,供不應求,現在我們幾天一清理牛圈。下一步打算還有兩個棚,明年把這兩個棚都養滿,爭取個糞污無害化處理項目,把牛糞轉化成有機肥。”秦州區藉口鎮寨柯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貞說。 (編輯:陳每陽 責編:李 鑫 審核:莫曉燕)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