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篤行展宏圖 區域發展譜新篇(八)
——2023年秦州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綜述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19日訊 “幸福之真,百姓為本。”2023年,秦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改善民生,民生領域財政支出占比達84.7%,群眾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夯實教育發展根基
教育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教師隊伍建設持續用力,教育資源配置得到優化……秦州區以教育民生工程筑基培元,用心用力用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
——積極推動教育項目落地。2023年,秦州區采取爭取項目資金、劃撥教育用地、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等多項措施,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全區全年共爭取教育項目資金1.07億元,啟動實施教育單體項目64個,涉及項目學校45所,受益學生4.5萬人;無償劃撥教育用地252畝,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新華門小學紅山校區、羅玉中學、玉昇小學、奮斗巷幼兒園項目建成投用,育生中學等重點項目進度持續加快,玉泉中學、解一分校成紀小學、建二小學南校區等重點項目全面啟動。全年新增城區中小學學位4785個,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990個,完成省定增補學位任務的230%。

——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快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創建市級思政課名師工作室1個,成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5個;采取人才引進、特崗計劃、事業單位招考等方式,補充教師134人,城區師資力量不足和農村結構性教師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堅持評優選先、職稱評聘向基層一線和成績突出教師傾斜,落實“區園丁”獎金和免費旅游全區景點、免費體檢、免費乘坐公交等待遇,尊師重教之風在全社會深入人心。
——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充分發揮名校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2023年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完成升格天水市玉泉中學設立為完全中學;市一中秦州分校、成紀中學掛牌成立,教育資源配置持續優化,借地辦學進一步緩解,為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力推廣“名校辦分校、名園辦分園”模式,新設立解一小學玉潤分校,實驗小學分校、天水一中秦州分校,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有效提升,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有力擴充,校際差距不斷縮小。

開拓多元就業大道
秦州區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圍繞“穩就業擴就業”工作主線,著力穩崗位、拓渠道、提技能、強服務,全區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89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把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方位拓寬就業渠道,深層次提升就業質量,多維度促進實現就業。通過行政事業單位招考、“支持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就業見習等多種渠道,全力促進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事業單位安置、就業招聘會專項招聘、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等途徑,為退役軍人實現就業“保駕護航”;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全力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有效緩解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壓力。2023年,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安置31名退役士官在區屬行政事業單位就業,扶持63名退役軍人自主就業,城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25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116人,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86人。

——突出抓好就業政策落實。以“促進經濟穩中有進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實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等政策為契機,聚合力落實“四個一批”工作措施,通過小額信貸扶持一批、技能培訓提升一批、創業孵化帶動一批、就業獎補穩定一批,持續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持續強化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培訓,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切實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服務。一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41萬元,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778人,累計創建區級創業孵化基地8家,入孵企業達90余戶,帶動就業1500余人。
——突出抓好就業服務提升。深入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實施各類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持續強化公共就業招聘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持續優化。2023年,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人社局長直播帶崗暖心行動”等系列招聘活動,積極搭建人力資源服務供需對接平臺,著力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切實提升人崗匹配率。全區全年共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15場次,征集發布就業崗位2297個,現場達成就業意向425人。

筑牢社會保障底線
2023年,秦州區聚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固根基、強弱項,抓關鍵、創特色,扎實推進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民政重點工作落實,持續釋放民生紅利,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社會救助力度,進一步夯實兜底脫貧成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無憂。對重殘、重病、易致貧返貧和低收入等家庭基本生活狀況逐戶逐人進行排查,新納入農村低保對象907戶2565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74戶74人,累計為農村低保、特困發放救助資金1.31億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47.77萬元;發放臨時救助7707戶,救助金額2196.29萬元。在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方面,建立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認定低保邊緣人口7908人,處置預警監測信息4767條,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針對特殊困難群體,加大關愛幫扶力度,積極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主動辦”服務,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能夠及時納入補貼范圍,2023年,全區10815名殘疾人享受到兩項補貼,累計發放補貼資金2015.727萬元。

——多方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采取多種協同創新措施,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積極推進2個區級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社工+志愿服務+購買服務”工作機制,建成19個社會工作服務站,落實1站2社工工作制度,對已建立的社會服務站購買7項社會專項服務。依托社工站建設,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團體1389家,城鄉居民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114784萬人,數量占當地居民人口總數17.9%。在社會組織黨建領域方面,針對社會組織數量多、分布散、基礎弱等特點,通過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成功拓寬了社會組織黨建領域。截至目前,全區社會組織黨建覆蓋率達到92.6%,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著力提升基本社會服務。為解決“養老難”的問題,建成鎮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個,建筑面積達850平方米;建成運營村級幸福互助院2個,圓滿完成了200戶適老化改造任務,培訓了養老護理員40名,進一步提升了養老服務水平。同時,為33名孤兒發放資金31.96萬元,179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資金130.92萬元,2492名經濟困難老年人撥付“六助”服務費用229.64萬元,提供服務4750人次。在慈善事業方面,積極組織慈善資助活動,為關愛對象送溫暖。區內多家愛心企業慷慨解囊,捐贈資金用于支持當地教育事業和敬老院的運營。
民生之計貴在溫情,社會之基重在和諧。2024年,秦州區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穩步推進共同富裕。(供稿:區委宣傳部 區教育局 區人社局 區民政局 圖片: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