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2月10日訊 (記者 龐貴琦 實習記者 楊語涵)每逢春節,沿襲著祖輩傳下的習俗,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會裝扮一新。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不僅裝飾了人們的生活,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剪紙的紋樣來源于群眾的生活,經過勞動人民的加工又高于生活,具有著獨特的藝術氣息。
“剪紙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宋,發展于明清,一直流傳至今,是我國傳承已久并且大家喜歡的一種民間美學藝術。從此,剪紙就成為慶;顒又胁豢扇鄙俚囊徊糠,它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也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促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發揚!备拭C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剪紙藝術師尹麗珺說。

如今,剪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傳承和發展上仍面臨一些挑戰,而民間剪紙藝術師尹麗珺在傳承這條路上,從未停下她的腳步。
“作為非遺傳承人,我希望我的這塊做得更好,因為我要把剪紙技藝繼承下來,然后教會更多的人,讓他們傳承發揚光大。”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剪紙藝術師尹麗珺說。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一雙巧手,在尹麗珺二十多年來的堅守下,剪紙被更多的秦州人民所熟知。從吉祥窗花、鳳戲牡丹、福娃等傳統的民俗題材,到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年年有余等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跟隨尹麗珺學習剪紙。
“我覺得剪紙作為一項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它是用剪刀在紙上生花,用剪刀代筆,剪出不同的紋樣和花紋,把個人美好的祝愿放在紙上,讓我覺得特別的有魅力,所以我特別想學習這門技藝!奔艏垖W生金美靈說。

“在剪紙這一塊,我已經做剪紙有二十多年了,而且很多學生是慕名而來在我這里學習。”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剪紙藝術師尹麗珺說。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郭沫若先生曾用這樣美妙的詩句,來贊美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每逢新年家家喜氣連連,窗戶上貼著窗花,剪紙裝扮了千家萬戶,表達了每個普通人對新年的美好期許。每逢春節前夕,尹麗珺便會創作出和生肖有關的窗花,以此來表達她對國家和生活的美好祝愿。

“每年到春節前,我都會剪很多關于生肖的剪紙,今年正好是甲辰龍年,我就剪了一系列關于龍的剪紙,四個龍寶寶代表了龍騰四海,是對我們國家的一個祝福。在這里我祝天水市人民龍年大吉、身體健康、吉祥如意、事事順心!备拭C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剪紙藝術師尹麗珺說。(編輯:陳每陽 責編:李 鑫 審核:莫曉燕)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